◎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脾胃。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肉。
原形态:鳜鱼,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该鱼是我国特产。食物主要为鱼类、虾类等。资源分布:分布于国内各江河、湖泊中。
文献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1.《开宝本草》:鳜鱼,背有黑点,味重。生江、溪问。2.《纲目》: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采斑,色明者为雄,稍晦有力雌,皆有籫鬣刺人。厚皮紧肉,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鱼。夏月居有穴,冬月偎泥释,鱼之沉下者也。李廷飞《延寿书》云,鳜鳍刺误鲠害人,惟橄榄磨水可解。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补劳,益脾胃。2.《日华子本草》:益气,治肠风泻血。3.《开宝本草》:主腹内恶心,益气力,令人肥健,人腹内小虫。4.《随息居饮食谱》: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