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刺槐、洋槐、胡藤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咯血;大肠下血;吐血;崩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
原形态:刺槐落叶乔木,通常高约15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小枝暗褐色,具刺针,无毛;冬芽小,在落叶前藏于叶柄基部内。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浅沟,基部膨大;小叶7-19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圆形或微凹,时有小尖刺,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幼时背面微有细毛;小叶柄长约2mm,具刺状小托叶。总状花序腋生,下垂,长10-20cm,花轴有毛,花梗长7mm,有密毛;花萼钟状,先端浅裂成5齿,微呈二唇形,具柔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有爪,基都有2黄色斑点,翼瓣弯曲,龙骨瓣向内弯,下部连合;雄蕊10,二体,上部分离或半分离;花柱头状,先端具柔毛。荚果条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10cm,宽l-1.5cm,赤褐色,腹缝线上有窄翅,种子间不具横隔膜。种子3-10颗,肾形,黑褐色,有微小黑斑。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公路旁及村舍附近。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大肠下血,咯血,又治妇女红崩。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