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
性味:苦、涩,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皮或树干皮。
原形态:臭椿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平滑有直的浅裂纹,嫩枝赤褐色,被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90cm;小叶13-25,揉搓后有臭味,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截形,全缘,仅在基部通常有1-2对粗锯齿,齿顶端背面有1腺体。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带绿;雄花有雄蕊10;子房为5心皮,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c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能耐旱、耐碱,常栽培为行道树。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文献
出处:出自《药性论》;1.《本草图经》:椿木、樗木,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7.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