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大力王、白叶菊、大刀药、白背风、白羊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羊耳茶、毛茶、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
性味:味辛;甘;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全草。
原形态:羊耳菊亚灌木,高70-200cm,根茎粗壮,多分枝。茎直立,粗壮,全株被污白色或浅褐色绢状或棉状密茸毛,上部或从中部起有分枝。下部叶在花期脱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绵毛的腋芽。叶互生;中部叶有长约0.5cm的柄,上产叶无柄;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部叶长10-1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边有小尖头细齿或浅齿,上面被基部疣状的密糙毛,中脉毛较密,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绢状厚茸毛。头状花序倒卵形,直径5-8mm,多数密集于茎和枝端成聚伞圆锥状;总苞片5层,外层较内层短3-4倍,被白色或带褐色茸毛;小花黄色,长4-5.5mm,外围花舌片短小或无舌片;中央筒状花狭漏斗状。瘦果长圆柱形,被白以长绢毛,冠毛褐色黄,约与筒状花等长,有50余条糙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200m的亚热带、热带低山或亚高山的湿润或干燥的丘陵地、荒地、灌丛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及粘土上常见。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泉州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痢疾,水泻。2.《泉州本草》:行气止痛,开胸利膈,泻肝明目,利湿消食。3.《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齿漏,颈淋巴结肿。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