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普外科、肝胆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
肝脏具有代谢、解毒、排泄、凝血、免疫等功能
肝脏受损易引发肝脏疾病
位置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右肋弓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肝的前面大部分被肋骨所掩盖,仅在剑突下露出小部分;上面紧贴膈,膈上有右侧胸膜腔、右肺和心等;下面与结肠肝曲、十二指肠上曲以及胃相邻;后面则与右肾上腺、右肾以及食管腹部相邻。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与膈相接触,故称膈面,也有呈矢状位的镰状韧带附着,并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在肝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为裸区,裸区的左侧部分有一较宽的沟,称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肝下面凹凸不平,与腹腔器官相邻,称为脏面。脏面中部呈H形的沟,由左、右纵沟和横沟组成。横沟位于脏面正中,亦称肝门或第1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在腔静脉沟的上部,有肝左、中、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2肝门;在腔静脉沟的下部,有数条来自肝右叶和尾状叶等肝小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3肝门。
为满足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和肝外科手术治疗的要求,按照改进的Couinaud肝叶肝段划分法,又可将肝分为左、右半肝,5个叶和9个段。其中,每个肝段都可视为功能和解剖上的独立单位,手术时可单独或与相邻肝段一起切除。
肝脏参与了人体代谢、解毒、排泄、凝血以及免疫等诸多过程,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以及碳水化合物分解的产物,合成糖原,可以帮助维持人体血糖的正常水平。
肝脏不仅能把摄入、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转化为脂肪,还能够将脂肪转变为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和脂蛋白等,使脂肪离开肝脏,为人体供能。
肝脏是人体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大概每天可合成蛋白质12-18g,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肝脏是多种维生素吸收、储存和代谢的重要场所。比如: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有胆汁酸盐协助;肝脏中含有胡萝卜素酶,能使或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储存于体内;许多维生素又可在肝内形成辅酶等,以保护肝内酶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如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只有在人体内保持一定含量,才能使物质代谢正常进行,多余的激素则会被肝脏分解、灭活。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不论是从外部摄入的还是自身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都需要经过肝脏处理解毒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以避免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其解毒功能主要以以下五种方式进行:
比如,人体喝酒摄入乙醇后,乙醇首先会被肝里的乙醇脱氢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又会被乙醛脱氢酶氧化成乙酸,最后乙酸则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比如,蛋白质在肝脏代谢时会产生硫酸盐,而硫酸盐可与大肠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酚类和吲哚类结合,降低它们的毒性。
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病菌,可以随胆汁分泌排出体外。
有些有毒物质如吗啡等可以在肝内蓄积,然后再逐渐排出体外,以减少中毒。
肝内含有大量的肝巨噬细胞(又称库普弗细胞),对病菌及毒素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保护肝脏。
肝细胞吸收血浆中的胆红素后,会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释放入胆小管,与胆盐、胆固醇等共同合成胆汁。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可分泌胆汁600-1000ml。
胆汁在胆小管合成后,会从肝小叶的中央流向周边,于小叶边缘处进入润管或Hering管,然后经小叶间胆管依次流入左右肝管、肝总管。然后经胆囊管进入胆囊或经胆总管入十二指肠,排出体外。
肝脏含有免疫系统的成分,这些免疫成分主要由Kupffer细胞、NK细胞以及由肝脏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它们不仅能非特异地吞噬和清除血流中的细菌、异物等抗原性物质,还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抗肿瘤免疫、内毒素解毒、抗感染、调节微循环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肝脏是人体中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要想养护肝脏,就要从饮食上减轻肝脏的负担。饮食上要以清淡平和、营养丰富为宜,切忌嗜酒,同时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多食新鲜时令瓜果,绿色食品是保肝、养肝的最佳选择。宜食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
肝脏对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C的需要量较大,故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及含纤维的食物(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是保持肝脏疏泄功能正常的一项重要措施。
注意多喝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饮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避免多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胃肠和肝脏的负担;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这种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
肝脏虽然需要丰富的营养,但不宜给予太多的脂肪,否则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
注意少饮酒,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过量饮酒可以引起食欲减退,造成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缺乏,发生酒精中毒,还可以导致脂肪肝、肝硬化、急性中毒,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日常生活中切忌过量饮酒,以免损伤肝脏。
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原则是动作舒展、流畅、缓慢,不宜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此外,亦可配合简易的养肝保健锻炼法,具体操作是取右侧卧、略抬高臀部的体位,缓慢做腹式呼吸动作,连续做20~30分钟,每日2~3次,有利于肝脏休息。
肝脏健康与人的情志有关,反复持久或过激的情志,都会直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可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因此为了避免肝脏功能下降,平时应该少动怒,保持情绪畅达平和,这是维持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此外,预防肝炎也是保护肝脏的一项积极、主动的措施,其有效的方法是搞好清洁卫生,把好饮食卫生关,同时配合药物防治。另外,应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治疗需要,则应配合一些保肝药物及其他综合性保肝措施,以免损伤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分泌、排泄、合成、生物转化及免疫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我们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肝脏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肝脏和不健康肝脏有哪些区别。
从外观来说,正常肝脏颜色呈棕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内部由肝实质细胞(肝细胞)及非实质细胞组成,显微镜下可见其分布均匀、密集。
当肝脏受损时,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及肝硬化等结构变化,其颜色、质地也会出现变化。
急性肝炎:外观上,肝脏肿大、发红、无光泽,如果有胆汁淤积还可呈暗绿色;内部可见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部分肝细胞凋亡,呈点状或片状坏死。
暴发性肝炎:外观上,肝脏变小、包膜紧缩,呈红色或不同程度的绿色;内部可见肝细胞呈片状融合性坏死。
慢性肝炎:外观上,肝脏部分萎缩、变小,表面粗糙,质地逐渐变硬;内部病变严重程度不一,可有碎片状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
外观上,肝脏明显肿大,颜色黄、腻,质地较脆;内部可见小泡或大泡性脂肪变,严重者可有纤维化。
外观上,肝脏多为红色和胆绿色相间,常可见结节;内部可见肝细胞肿大,脂肪变及小灶性坏死,严重者可有纤维化。
外观上,肝脏多变小、皱缩,呈黄绿或黄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变硬;内部可见肝细胞结构破坏、大量纤维化,有假小叶形成。
外观上,肝脏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单个巨块状或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结节状癌组织,或者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弥漫整个肝脏,质地坚硬;内部可见大量的癌细胞,呈腺泡状或巢状排列。
肝脏受损后,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具体如下:
肝脏受损部位牵扯到表面的包膜或压迫周围组织后,会引起肝区疼痛,表现为右侧肋骨下疼痛。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功能受损后会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进荤食后易腹泻等。
肝脏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肝脏功能受损后可引起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严重者可因过度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肤干枯或水肿。
肝脏参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肝脏受损后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使得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而胆红素呈金黄色,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引起巩膜、皮肤、甲床下等部位出现黄疸,以及尿液颜色加深。
肝脏参与多种激素的转化、降解,受损之后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举例如下:
常见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发育;女性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雌激素增多还可引起蜘蛛痣、肝掌。
可造成黑色素分泌增加,引起面部或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色素沉着、面色黑黄、晦暗无光,称为慢性肝病面容。
血红蛋白是形成红细胞的原料之一,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这两种物质大多数由肝脏参与合成。当肝脏受损后,血红蛋白和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则会影响造血和凝血,进而导致贫血、出血等症状。
肝硬化会造成门静脉高压及血液中的白蛋白减少,这些都会促使血液中的液体漏入腹腔或组织间隙,引起腹水。另外,肝脏受损后对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增多的抗利尿激素会促使水分吸收,减少尿量,多出的水分则可形成腹水。
门静脉是肝、脾等血管集合的位置,肝硬化后会造成门静脉压力增大,使得脾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脾脏血液淤积肿大。
当引起肝性脑病时,可出现性格改变、智力下降、睡眠障碍、言语不清、书写障碍、行为异常如衣冠不整或随地大小便,严重者可至昏迷。
不仅如此,严重的肝脏疾病还可累及肺、肾、胆道、胃肠道等多种脏器。因此,建议大家保护好肝脏,若出现肝脏相关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诊断为肝脏疾病后积极治疗。
肝脏的健康对每个人至关重要,肝脏受损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而影响肝脏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均可造成肝损害,其中以肝炎病毒最常见,而我国则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多见。当肝细胞被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既可杀灭肝炎病毒,也可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除肝炎病毒外,某些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同样可累及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某些化学药品是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或主要靶器官之一,当接触这些化学药品中毒后,可破坏肝细胞,引起代谢障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此外,酒精及其衍生物也可导致肝脏损伤。在我国,由于酒文化盛行,导致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大多数药物需在肝内经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而许多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造成肝损害和病变。因此,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切勿私自乱用、滥用药物。
长期营养缺乏(如合成胆碱所需的蛋白质缺乏),或长期饮食偏颇(如营养过剩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堆积、变性、发生脂肪肝,甚至形成肝硬化。此外,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毒蕈等毒物若随食物一起摄入,也有可能促进肝病发生。
遗传代谢障碍性肝病是指遗传性酶缺陷所致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其种类较多(如糖代谢病、脂类代谢病等),主要表现有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他脏器损害。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对肝病的发生、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诱发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则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的肝组织损伤。
肝脏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长时间早上起来、或者是晚上睡觉醒来的时候,感觉到口干、口苦,且伴有口臭,则考虑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常见的是肝火旺盛,这种情况往往还伴有不明原因的面部潮红。
正常人手掌为淡红色,若手掌大拇指、小拇指根部皮肤出现了明显发红,不痛不痒,按压的时候变成苍白色,松开又恢复发红的情况,则提示肝脏代谢异常,可能是肝炎或肝硬化引起的肝掌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脖子、胸部、肩部、手臂等处皮肤上突然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点,则可能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引起的蜘蛛痣表现。
如果前期有乏力、发热、食欲差、恶心等感冒或胃肠不适症状,且持续一周左右后发现自己的皮肤发黄,白眼球明显发黄的情况,则可能是感染了肝炎病毒,临床上这种症状称为黄疸。
如果发现皮肤明显比之前变暗,失去光泽,呈乌黑状,一般是由于肝功能代谢异常,黑色素沉积引起的,面部还常伴有粉刺丛生。
如果经常出现刷牙时出血、不明原因的鼻子出血,以及没有磕碰时皮下淤斑等情况,则可能是肝功能不良、止血能力变弱引起的。
如果男性发现自己的乳房突然发育,像女性乳房一样,且触摸时可感觉到乳头下有硬结伴有疼痛,则考虑可能是肝硬化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激素紊乱引起。
如果无端感到疲倦、烦躁、焦虑和忧郁,出现眼睛干涩、偏头痛、失眠多梦的情况,或发现指甲有明显竖条纹等情况,也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引起的,以上症状长期存在时应及时就医诊断。
肝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肝脏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主要是采用叩诊、触诊等方法,来确定肝脏大小是否有变化及有无叩击痛、压痛。此外,还需要结合视诊和听诊,视诊主要是观察患者外在症状,如黄疸、蜘蛛痣等,听诊是在叩诊时结合听叩击音或触诊时听是否有肝区摩擦音等。体格检查应用较少,可用于发现患者的外在症状及体征,通过发现肝脏位置、质地、边缘、压痛等异常,初步判断肝脏疾病。
当发生肝脏疾病时,肝细胞会出现变性、坏死等损伤,可导致血清酶学指标的变化及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因此检测血清某些酶及同工酶活性和或量的变化,或肝脏代谢功能变化等,可早期发现肝脏损伤,诊断肝脏疾病及评价肝脏功能状态。
包括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等。
包括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等。
包括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尿液胆红素检查、尿中尿胆原检查等。
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同工酶测定、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及其同工酶测定等。
肝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还有很多,如摄取、排泄功能检查(包括利多卡因试验等)、血清铜测定、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等。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科学、合理地选择肝脏检查项目,从而对肝脏功能作出正确且全面的评价。
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肝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X线平片检查很少应用,而肝脏血管造影则更多的是应用于肝肿瘤的介入治疗。
是肝脏疾病的首选和主要影像检查技术。二维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实质回声及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异常改变;多普勒超声可反映病变的血流状况;声学造影检查能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内血流灌注的情况。
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影响检测手段之一。平扫检查能发现肝脏的大多数疾病,如肝囊肿、脂肪肝、肝硬化等;增强检查用于在平扫发现肝脏异常而难以诊断时,以及需要同时观察肝脏血管情况,或其他检查发现异常而平扫显示病灶时。
通常作为肝脏疾病超声和(或)CT检查后的补充检查手段,主要用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