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空肠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ID:135469 / 打印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空肠属于消化器官

空肠位于腹腔左上侧

空肠具有消化吸收等功能

位置

空肠属于小肠的一部分,为系膜小肠的近侧2/5,位于腹腔左上侧,即左腰区和脐区,上端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一般判断空肠起始部以Treitz韧带作为重要标志,下端接回肠,但二者无明显界限。

空肠管径约4cm,管壁较厚,动脉弓级数较少(有1-2级),直血管较长。黏膜面有高而密的环状皱襞,襞上有大量小肠绒毛,极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黏膜内有散在孤立淋巴滤泡,系膜内脂肪较少。空肠管壁完全被脏腹膜包被,并被小肠系膜悬系于腹后壁,有系膜附着的边缘,称系膜缘,其相对缘称对系膜缘或游离缘。

空肠的功能主要是消化和吸收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通过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肠道内被吸收。空肠表面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所形成的巨大表面积使其吸收功能大大增强。

空肠的功能主要是消化和吸收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肠道病变和营养不良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空肠继发性吸收功能降低,对全身营养吸收有不良影响。因此空肠的饮食养护至关重要,要保证营养的全面、均衡、充足,尤其是午餐,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饮食还应注意以温热为主,少吃冰凉、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尤其应避免一热一凉交替进食,饭后可适当散步或按摩腹部,促进食物消化。

合理运动对空肠的养护有一定的益处,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快走等运动,可预防便秘,保护肠道。研究发现,饭前散步不仅能促进胃肠排空,增进食欲,还可调动肌肉释放能量,有利于保护肠胃的健康。饭后适当运动也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但运动要适量,不可过度,同时避免做剧烈运动。

生活中应注意空肠的日常养护,如保证睡眠充足,以免睡眠不足加重肠道负担;减少精神压力,防止菌群失调,保证好心情,防止肠道过劳;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改掉吸烟、酗酒不良习惯等。

空肠是人体消化器官,具有消化、吸收等功能,当空肠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空肠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空肠和不健康空肠有哪些区别。

空肠形态

1、正常空肠

正常空肠管径较大,管壁较厚,血供丰富,外观呈粉红色,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面突起,形成皱襞,呈环行、半环行或螺旋状走行,黏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的肠绒毛,如长指状。

2、异常空肠

急性出血性空肠炎

腹部平片可见到轻度扩张的空肠肠袢,肠管失去正常柔度,有僵硬感,活动度低,肠间隙距离增宽,立位片可有液平面。特征性表现是肠袢黏膜的异常变化,黏膜纹因为其皱襞严重肿胀失去正常弧度,可以呈粗的梳齿状或长短不齐的棍棒形。

空肠溃疡

内镜下可见空肠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为圆形、类圆形、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等,边缘清晰。

空肠综合征

非常少见。病变的空肠肠璧有慢性炎症及水肿等非特异性改变,肠管呈连续性高度扩张,为暗紫色的淤血状,肠壁肌张力低下但无僵硬感,黏膜下层高度水肿,黏膜表面有较多的黄色黏稠分泌物,无出血、糜烂或溃疡等病变,肠黏膜皱襞粗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以及肌间神经丛变性。

空肠受损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具体如下: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各个部位病变都可能发生出血,出血量较小时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时则出现血便,如空肠溃疡。

腹泻

正常空肠可以吸收人体大量的水分,使粪便中排出的水分减少。如果空肠发生病变,粪便中水分未能被吸收,则可能会引起腹泻症状。

消化不良

空肠病变后可影响消化功能,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消化不良症状。

腹胀

生理状态下,肠管内的气体保持在100ml左右,如果空肠的肠管狭窄或蠕动下降可能会引起气体增多,可导致腹胀。

脱水症状

空肠病变引起腹泻严重时,会出现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等症状,婴儿还可表现为啼哭时少泪。严重呕吐或腹泻可引起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压等。

空肠的健康对每个人至关重要,空肠受损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有空肠炎、空肠溃疡、空肠综合征等,而影响空肠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与空肠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因而可能会造成空肠糜烂、溃疡。

疾病因素

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随着病情进展易引起空肠病变,如空肠溃疡。

饮食因素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菌感染可引起空肠病变,多是通过摄入不洁食物或水源引起,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对空肠有一定的影响。

神经因素

神经因素对空肠的影响不常见,主要见于空肠综合征疾病,是由于调节肠壁蠕动和维持肠壁肌张力的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即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肠腔扩张,从而引起空肠病变。

空肠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黑便

如果发现自己大便呈柏油样,排除进食红肉、绿叶蔬菜、铁剂等原因,排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出血后,需考虑空肠疾病的可能。

腹泻、腹胀

如果经常出现无明确原因的腹泻、腹胀,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是空肠炎症、溃疡所引起,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脱水

如果发现自己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等脱水的表现,也应及时就医,明确有无空肠疾病。

空肠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实验室检查

当发生空肠疾病时,会引起血清学以及粪便中相关成分的变化。因此,进行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空肠疾病,包括便常规、涂片检测、细菌培养检查等粪便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如间接凝血试验。

内镜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内镜检查也是空肠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小肠镜

推进型电子小肠镜检查为空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可直观地观察到空肠的病变,且准确性较高。

胶囊内镜

具有舒适、无创、低风险等优点,在空肠疾病检出率上较其他检查有优势。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

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病变阳性率高,可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是诊断空肠疾病的有效方法。

钡剂(碘水)小肠造影

对空肠占位性病变和狭窄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对黏膜病灶检出率很低。

小磁共振成像

可了解病变分布、肠腔狭窄程度、肠壁增厚和强化等改变,新技术磁化传递成像还有助于区分病变肠道的炎症与纤维程度,有利于指导治疗。

标签: 器官详解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12-06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