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肛肠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结肠整体呈M形,包绕于空、回肠周围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结肠具有吸收、分泌和运动功能
位置
结肠起始位于右侧骼窝,自回盲瓣开始到达位于左侧骼窝处的乙状结肠为止,全长共约135cm,其交界处为直肠的开始,形似一个“门”,全长1.5m,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整体呈M形,包绕于空肠、回肠周围。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分,升结肠与横结肠移行处有结肠右曲(又称结肠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有结肠左曲(又称结肠脾曲)。结肠还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分为独立带、网膜带和系膜带3条,均会聚于阑尾根部。
是肠壁由横沟隔开并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这是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所形成。
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结肠具有分泌、吸收和运动的生理功能。
结肠主要是分泌黏液,能保护肠壁不受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蚀,并对黏膜有滑润作用,尤其是在降结肠以下分泌较多,以利于储存在结肠内的粪便能顺利通过和排出。
结肠具有吸收水分、电解质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水分在盲肠到横结肠段被吸收,钠是结肠吸收最多的阳离子。除了大部分胆汁酸已在回肠被吸收外,其余也是在结肠被吸收。
结肠运动有节段性推动、顺行性蠕动、逆行性蠕动等3种形式。
这种是振幅很小的活动,将一个结肠袋的内容物推进到下一个结肠袋,以盲肠、升结肠频率较高,远段结肠就逐渐降低;借助这种形式的运动可将肠内容物推向肛门。
这种是一长段结肠的环状肌收缩,结肠袋消失,肠段变细,每次持续2-3s后恢复原状,称为团块蠕动,是结肠内容物的主要传送形式,结肠通过这样逐段的团块蠕动,使肠腔内的粪便排至直肠。
如在X透视下,钡剂可在2~3h后逆行到脾曲,甚至横结肠和升结肠。
结肠的饮食养护重点在于科学饮食,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肉类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如猕猴桃、柠檬、谷类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另外,应避免食用被污染或变质发霉的食物,保证食物的清洁,尽量吃熟食,防止病从口入。
根据美国人体营养研究中心的研究,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有氧运动,尤其是慢跑,可以减少食物在肠道滞留时间,有助养护结肠。因此应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一般建议每周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具体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因人而异。
结肠的日常养护主要是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遵医嘱用药等方面进行,对结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生活中面对各种压力要保持心态平衡,规律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有结肠病变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检查,出现肠道疾病及时治疗。
结肠是人体消化管的一部分,有吸收、分泌等功能,当结肠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我们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结肠的形态方面来对比一下健康结肠和不健康结肠有哪些区别。
正常结肠的内镜下呈橘红色,有明显光泽;黏膜层薄,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楚可见,呈鲜红色树枝状分枝,逐惭变细,细小分支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结肠各段形态不同,各具有一定特征。
细长、弯曲且游离程度大;肠袋较浅,肠腔呈圆形。
降结肠肠腔形态较固定,呈短直隧道样,呈类圆形或三角形,脾曲常向左急拐弯,右侧肠璧可以见到黏膜呈淡青蓝色。
较长,靠有不同程度的下重,三个半月襞相等,镜下呈倒三角形;横结肠行致肝曲时常向左急拐,看不见肠腔,右上方常可见到青蓝色改变。
短直,结肠袋宽大,肠腔粗大呈等边三角形。
病变多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肠壁增厚不明显,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活动期时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黏膜糜烂、溃疡。
表现为乙状结肠以其系膜为中轴发生扭转,导致肠管部分或完全梗阻。
溃疡型:肿瘤形成深达或贯穿肌层的溃疡,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中心凹陷,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
隆起型:肿瘤主体向肠腔内突出,肿块增大时表面可产生溃疡,向周围浸润少。
浸润型:局部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但表面常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近端结肠扩张,较正常膨大,而远端结肠狭窄。
结肠病变后,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便血、腹腔包块等一系列症状,具体如下:
大便次数改变,原来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大便习惯改变,比如以前每天早上准时大便,现在变得没有规律,或便秘或是便意增多;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是成形的,现在出现了黏液便、暗红色血便或变得细条了,有固定的压痕等。如溃疡性结肠炎引起血性腹泻,结肠癌引起便秘等。
结肠出现病理性改变后,譬如结肠肿瘤,早期常不出现腹痛,如果肿瘤比较大,有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胀感,和肿瘤部位相关。如果肿瘤进一步增大,导致肠梗阻,就会出现肠胀气、阵发性甚至持续性的腹痛。如果发生晚期的肝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疼痛。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疾病引起穿孔时,会出现全腹剧烈疼痛。
某些结肠疾病损伤结肠黏膜后,可有血液渗出,从而出现便血。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引起便血,一般与大便混杂在一起,表现为持续、不等量的出血,甚至可出现脓血便。
如结肠肿瘤,原发病灶或转移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触及腹腔包块,肿块大多坚硬成结节状。
结肠属于消化系统器官,发生疾病后可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中、重度患者结肠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出现低热至中热,高热多提示病情进展,有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存在。
结肠病变较严重时,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低蛋白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
严重的结肠疾病还可侵犯前列腺、膀胱、阴道,引起相关症状。
结肠的健康对每个人至关重要,结肠受损后引起的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等,而影响结肠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结肠疾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当家族中一级亲属患结肠疾病时,本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可能与携带某些易感基因有关。
各种因素引起Th1、Th2、Th17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分泌增多,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失衡,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也是引起结肠疾病的原因之一。
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饮食,膳食纤维不足、维生素缺乏等是结肠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吸烟也与结肠疾病的发生有关。
一些致病菌如艰难梭状杆菌也与结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部分药物长期使用可增加结肠疾病的发生,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雌激素。
熬夜、久坐、活动少,不良如厕习惯,如长时间蹲厕所看报纸、玩手机、抽烟等,也会增加结肠疾病的风险。
结肠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正常大便为黄褐色或棕褐色,颜色不太深,更不会接近黑色。如果发现自己大便长时间呈黑色或便中有鲜血,需怀疑结肠疾病,建议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比如原来是成形的,现在出现了黏液便、暗红色血便或变得细条了,有固定的压痕等。需积极到医院检查,排除结肠疾病,如结肠息肉、肿瘤等。
比如以按时或每天结1-2次大便,现在变得没有规律,或是便秘或是便意增多,需警惕结肠疾病。
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存在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怀疑结肠疾病。
如不明原因腹痛、腹胀,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或摸到腹部有肿块等,需及时到医院排除结肠疾病。
结肠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结肠疾病的体格检查中主要采用视诊和触诊,常用检查体位有侧卧位、膝胸位和截石位。一般膝胸位或膝肘位适合用于结肠胀气扩张。
当发生结肠疾病时,可引起部分实验室指标改变,因此,进行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结肠疾病。
主要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等。
主要包括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等。
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准确性高,可明确病变部位、大小、范围、病变特征,必要时可取活检明确诊断。
除了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是结肠疾病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方法:
诊断价值不如结肠镜检查,可作为结肠镜检查有禁忌证或不能完成全结肠检查时的补充。
可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有无狭窄、有无肠腔外并发症以及病灶有无转移,尤其是对结肠癌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