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小肠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ID:135539 / 打印

所属科室: 消化内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位置

小肠位于腹腔内,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上接胃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包饶在胰头周围,下接空肠。空肠位于腹腔左上侧,即左腰区和脐区,下端接回肠。回肠位于右下腹部,即脐区、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内,下端通过回盲瓣接盲肠及升结肠。

小肠起自胃幽门十二指肠球部,止于回盲瓣,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一般成人小肠全长约3-5m,但个体间差异较大。

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全长约20-25cm,是小肠中管腔最粗且位置最为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毗邻横结肠系膜根部,被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所固定。

空肠和回肠盘曲于横结肠系膜下区的腹腔内,呈游离的肠袢,仅通过小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空肠和回肠间并无明确的解剖标志,但通常认为小肠上段2/5为空肠,下段3/5为回肠。空肠肠腔较宽,壁较厚,黏膜有许多高而密的环状皱襞,隔着肠壁即可摸到这些皱襞,肠道愈向下则皱襞愈低而稀,至回肠远端消失,回肠末端接续盲肠。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生理作用包括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内分泌功能、屏障功能等。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除胰液、胆汁和胃液可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也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其中最主要的是多肽酶,能将多肽分解为可被肠黏膜吸收的氨基酸。食糜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后,即被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小肠还吸收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

内分泌功能

小肠可以分泌大量的胃肠激素,如生长抑素、促胃液素、缩胆素、胰液素、胃动素、抑胃多肽、神经降压素、胰高血糖素等,对消化腺及小肠的上皮、内分泌功能及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屏障功能

小肠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生理情况下,肠道内有很多细菌,肠道屏障能够阻止肠道内细菌及毒素移位至肠道外。

其他作用

小肠还可以起到连接胃与盲肠的作用,是消化器官的重要组成。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饮食养护至关重要。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也有助于食物在小肠的消化吸收,还需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引起损伤。

适当锻炼对小肠运动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以预防便秘,保护肠道健康。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久坐、饭后剧烈运动。

小肠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减少不良习惯等,对小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

保持良好的情绪

学会放松心情,疏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要凡事追求完美。

减少不良习惯

日常注意避免滥用药物、抽烟、酗酒等,有助于对小肠的养护。

小肠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出现小肠疾病时,其形态、质地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小肠和不健康小肠的区别。

小肠形态

1、正常小肠

小肠是一段行走弯曲且连续的中空性管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正常形态呈C型,质地柔软,颜色为粉红色,管道直径在小肠中最粗,管壁内血管丰富,有凸起的环状皱襞,黏膜表面还有密集的绒毛。空肠管径较大,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呈粉红色。而回肠管径较小,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呈粉灰色。

2、异常小肠

小肠结核

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溃疡型和增生型两类。溃疡型小肠结核的特点是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病变开始于肠壁淋巴集结,继而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溃疡修复时由于瘢痕形成和纤维收缩而致肠腔狭窄或梗阻;增生型小肠结核的特点是在黏膜下层大量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黏膜隆起呈假性息肉样变,也可有浅小溃疡,由于肠壁增厚和变硬,以及与周围组织粘连,也可导致肠腔狭窄和梗阻。

小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溃疡一般边界清晰,溃疡深度较浅者超过黏膜肌层,深者可贯穿肌层,甚至浆膜层发生穿孔。空肠溃疡内镜下可见空肠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为圆形、类圆形、长条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等,边缘清晰。

急性出血性肠炎

小肠病变主要在空肠或回肠,常呈节段性,严重时可融合成片。肠管扩张,肠腔内充满暗红色血性液体和坏死物质,肠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甚至穿孔腹腔内可有混浊或血性渗液。

小肠梗阻

小肠梗阻一旦发生,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的积聚而膨胀。肠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肠膨胀愈明显。梗阻以下肠管则瘪陷、空虚或仅存积少量粪便。同时可见肠壁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

小肠伤寒穿孔

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小肠炎性水肿,在发病的第2周开始发生坏死,形成溃疡。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当肠腔压力增高时可急性穿孔。

小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小肠系膜动脉缺血。因小肠系膜血管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短时间内缺血坏死形成肠梗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随着小肠坏死和腹膜炎的发展,腹胀渐趋明显,肠鸣音消失,出现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或出现血便,腹腔穿刺抽出液也为血性。

克罗恩病

多见于回肠末段,可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病变可局限于肠管的一处或多处,呈节段性分布,炎症波及肠壁各层,病变黏膜增厚,可见裂隙状深溃疡,黏膜水肿突出表面呈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增厚,肉芽肿形成,可使肠腔变窄。受累小肠系膜水肿、增厚和淋巴结炎性肿大,系膜缩短,肠管常有脂肪包裹。病变肠袢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常粘连,或因溃疡穿透而形成内瘘、外瘘。

小肠受损后,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全身症状等,具体如下:

腹部不适

若小肠黏膜破损,可经胃酸、食糜刺激出现腹痛。若肠梗阻导致小肠的肠管狭窄或蠕动下降可能会引起气体增多,导致腹胀。若小肠发生炎性病变,粪便中水分未能被吸收,则可能会引起腹泻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脱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消化道出血

小肠黏膜受损后,可能会引起出血,出血量较小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呕血。

全身症状

当小肠出现炎性病变,可引起发热,重者可有抽搐或休克表现。

小肠受损后可导致消化不良,而影响小肠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饮食因素

长期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或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喝浓茶、白酒等,可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进而损伤小肠黏膜,引发相关疾病。此外,饮食不洁,可导致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感染小肠,从而影响小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疾病因素

先天遗传疾病或胃部疾病,可导致小肠发生病变。如遗传因素可导致十二指肠狭窄或闭塞、回肠部发生克罗恩病,胃溃疡可刺激胃酸分泌而损伤小肠黏膜,结核病易侵犯回肠引起回肠结核病变等。

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可导致小肠黏膜损伤、菌群失调,进而影响小肠正常功能。

小肠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自测,如果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可能是小肠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若伴有便血、呕血等症状,则可能是小肠有出血情况,若在消化道不适基础上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则可能提示小肠炎性病变。一旦出现上述不适且症状持续存在,甚至有加重迹象,则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行相关检查由医生判断,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抑制病情发展。

小肠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内镜检查

包括小肠镜、胶囊内镜等方式,可直观观察小肠病变,准确性较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小肠感染。

粪便检查

包括便常规、涂片检查、粪便产气荚膜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伤寒沙门菌培养等,可明确粪便中相关成分的变化,评估是否有小肠出血。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对于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可行X钡餐检查,有助于发现小肠憩室、梗阻、息肉等病变。

CT检查

可明确小肠病变部位以及病因,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手段。

磁共振成像

能够明确小肠病变位置、肠腔狭窄程度、肠壁增厚等,有利于指导治疗。

标签: 器官详解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12-06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