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腰椎是人体脊柱的组成部分之一
腰椎上承胸椎,下接骶骨和尾骨
腰椎在维持身体稳定,承担负重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位置
腰椎位于脊柱的下端,在脊柱腰段位置。人体的腰椎共有5个,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腰椎上接胸椎,下连骶椎,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
腰椎共有5块,由前方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椎板椎弓根和棘突组成的附件构成。其中椎体是腰椎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松质,表面的密质较薄,上下面粗糙,借椎间盘与邻近椎骨相接。
椎弓为弓形骨板,其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椎弓根,根的上下缘分别称椎上下切迹,双侧椎板向后中线处汇合形成棘突,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从椎弓根和椎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的为横突。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几呈矢状位,上关节突后缘的卵圆形隆起称乳突。上述结构通过韧带、软骨连接而形成腰椎整体。
腰椎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是人体脊柱中承重最大的部位,在支撑上身重量、维持身体平衡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腰椎的基本功能是承受上身的重量,所以腰椎的锥体粗壮,上、下关节突也很粗大。当人体上身的重量经过腰椎传到骨盆和下肢时,腰椎不仅要接住上身的重量,还要协助下背部以及骨盆的各种动作,如屈曲、伸展及侧弯等。
腰椎具有一定的生理性弯曲,对外来的压力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损伤。而且腰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有纤维软骨相连接,也就是椎间盘,其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组织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所以椎间盘在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可缓冲外力对腰椎的震动,还可增加腰椎的的运动幅度。
腰椎有一定的活动度,椎间盘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协助下,腰椎能够做屈曲、伸展以及轻度侧弯的运动。而且在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作用下,能有效防止腰椎过度后伸或过度前屈,以及椎间盘向前脱出,能维持腰椎的稳定性。
腰椎在负重、缓冲且维持运动的前提下,还具有保护功能。除了给在椎体和附件形成的闭合骨性腔隙中走行着神经以及相关内容物,提供支持和保护,还可以与周围肌肉“联手”,共同保护腹腔及盆腔内的脏器。
日常从饮食方面养护腰椎,主要是多摄入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浓绿蔬菜、海藻类。同时要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因为蛋白质是形成肌肉、韧带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所以饮食上还可以多吃鸡蛋、猪肉、鸡肉、牛肉等食物,有利于保证腰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运动方面养护腰椎最主要的就是加强背部肌肉的锻炼,如多进行游泳、平板支撑、仰卧蹬车、引体向上等运动,有利于维持腰椎稳定性,维持腰椎的生理性前凸。避免爬山、爬楼、爬坡、等腰部力量较大的运动,以免导致腰肌劳损。
日常养护腰椎要注意防护和保暖,避免扭伤和受凉,必要时可以进行腰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避免久坐和长时间伏案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另外,不要突然弯腰捡东西和提重物,进行提重物动作前可以活动腰部,做好准备姿势,以免导致腰椎损伤。还有需要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使自身在平躺时可以维持腰椎的平衡状态。
腰椎在承重、保护、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出现腰椎疾病时,其形态、结构等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腰椎和不健腰椎的区别。
腰椎的椎体高大,前高后低,呈肾形。椎孔大,呈三角。关节突呈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凹,向后内侧,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凸,向前外侧。
主要表现为在退变和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看到椎间盘有明显的突出部分。
在X线检查时,可以明显的看到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反常。在腰椎CT和磁共振检查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关节突内聚。
腰椎影像学检查时可以发现腰椎相邻两椎体发生了相对滑移,即某椎体相对于其临近的下位椎体产生了滑移,方向可以是向前、向后或者侧方。
腰椎发生病变,可出现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一般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腰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同时或之后出现。发生腰痛的原因是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根据不同的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也可能出现下肢的麻木和无力。
主要是由于腰椎发生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而导致,也可见严重的腰椎管狭窄患者。
主要提示腰椎管狭窄,当因椎管狭窄导致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可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走一段距离症状加重需要休息,之后症状减轻可以再次行走,即间歇性跛行。
当腰5神经根受累时,可表现为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痛觉减退,踝背伸肌力减弱;当腰4神经根受累时,伸膝肌力减弱;当骶1神经根受累时,足外侧痛觉减退,踝跖屈肌力减弱。
导致腰椎异常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可见以下几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精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
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正与职业有一定关系,例如司机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多见。此外,急性的外伤可以作为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遗传在腰椎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研究表明,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但有色人种本病的发病较低。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均会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如果椎管内静脉丛回流障碍,可引起神经缺血,压迫时间越长,腰椎的神经功能损害越重。
平时不注意保暖、受寒,运动过于剧烈,或者站立姿势及坐姿不正确等,均可能增加腰椎受损的几率,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腰椎是否健康,平时可以通过相关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如存在腰痛、下肢麻木及疼痛以及坐骨神经痛等症状,考虑可能存在腰椎相关疾病。此时可以及时就医,完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发现异常后及时进行干预。
腰椎常用的检查一般包括体格检查、特殊试验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一般采用视诊和触诊等,如果是脊柱侧凸的患者,查体时可见腰椎侧凸。部分腰椎病患者会出现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变为后凸,对腰痛患者而言多数具有明确压痛点。
包括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可以根据试验结果辅助分析患者的腰椎的病变情况。
通常作为常规检查,一般拍摄腰椎正侧位片,若怀疑脊椎不稳可以加照屈、伸动力位片和双斜位片。在正位片上可见腰椎侧弯在侧位片上可见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狭窄,在平片上还可以看到纤维环钙化骨质增生关节突肥大硬化等表现。
能更好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的细节,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上的表现有椎间盘后缘变形突出、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硬膜外脂肪移位、硬膜外间隙中软组织密度影及神经根鞘受压移位等。同时CT还能观察椎间小关节和黄韧带的情况。
MRI可以全面的观察各椎间盘退变情况,也可以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并可以推断神经受损的节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