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微动脉是指管径在300μ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分布于全身,位于微循环的起始部
微动脉起到向全身各脏器和组织提供营养养料的作用
位置
微动脉位于微循环的起始部,遍布于全身各脏器与组织,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直接接触的部分。
微动脉直径一般小于300μm,靠近毛细血管处可减小到30-75μm。内皮腔面有少许短的微绒毛。在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内,微动脉内皮细胞含很多微丝临近细胞表面。微动脉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均较薄,内、外膜下无内弹性膜,中膜含有1-2层平滑肌纤维。
微动脉参与构成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帮助向全身各脏器和组织提供营养和养料,从而让各个脏器以及各个组织可以正常运转。而且微动脉位于微循环的起始部位,其收缩与舒张能显著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是微循环的总闸门,还可改变外周血流的阻力,调节血压。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养护微动脉,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少食辛辣刺激、油腻高脂和高糖、高盐的食物。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尤其可选择增加血管弹性的食物,比如洋葱、海带、坚果和鱼等,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胆固醇含量,降低微动脉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增加血管韧性、耐寒及抗病能力,比如跑步、游泳、跳绳、打球等。在运动前适当进行热身运动,避免身体反应不及导致微动脉损伤。
微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定期检查等,对微动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长可以使机体获得优秀的抗病能力及对外界的耐受力,增强血液循环代谢功能,起床后以周身感到舒适轻松、充满活力、头脑清晰为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肢体,避免受到撞击、利器创伤、坠击等外伤,并注意保护肢体末端,比如天冷时戴手套、戴帽子等,以防出现微动脉损伤。
注意自己微动脉的正常功能是否健全,如是否出现肢体发凉、疼痛麻木、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问题尽早干预。
微动脉是位于微循环的起始部,由毛细动脉分出,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当出现微动脉疾病时,其形态、质地等也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微动脉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微动脉和不健康微动脉的区别。
正常微动脉为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无内外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纤维组成。血管壁柔韧、无膨出。
检查可见血管连续性破坏,如血管壁穿孔,部分或完全断裂,甚至部分缺损血管壁破裂,周围神经或组织也会受损。
多侵袭四肢中、小、微动静脉,以下肢多见。活动期为受累动静脉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虽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是指小动脉或微动脉阵发性痉挛,病理改变与病期有关,早期因动脉痉挛造成远端组织暂时性缺血,后期出现动脉内膜增厚,弹性纤维断裂以及管腔狭窄和血流量减少。如有继发血栓形成致管腔闭塞时,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指(趾)端溃疡甚至坏死。
微动脉受损后,可表现为疼痛、水肿、发热等表现,具体如下:
微动脉因外伤导致血管壁断裂可出现明显疼痛,伴有出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使患肢感觉异常及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刺激末梢神经,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微动脉损伤后会使局部皮肤出现水肿,严重者病肢末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
微动脉受损部位会出现发热,一般和感染有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多有病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苍白或发绀;雷诺综合征患者受累部位会出现苍白及发冷、青紫及疼痛、潮红后复原的典型症状。
影响微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外伤、感染因素、疾病及治疗因素等,具体如下:
微动脉受损可由外伤引起,分为钝性伤和锐性伤,如撞击、高坠、捶打、刀伤等,可能导致微动脉损伤处出血。
微动脉受损也与自身疾病有关,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因血压升高、血流强度增加,会对血管壁不断冲击造成损伤。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壁的增厚,影响血流和血液粘稠。
若长期生活在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如高原空气稀薄的缺氧状态下,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管代偿性扩张,日积月累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微动脉血管破裂。长期接触风、冷、热的水手、厨师、农民和运动员,更容易微动脉损伤。维生素缺乏或微量元素缺乏不利于微动脉健康。
微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不适症状进行判断,如出现局部疼痛、出血、红肿、发热,提示可能有微动脉损伤,应及时就医,由临床医生进行判断和治疗。
微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大类。
视诊主要是观察身体是否有出现外伤,是否有皮肤颜色改变,若有伤口需观察创面形状、大小、深度及污染情况、出血形状、异物残留、伤道位置等。触诊受累部位动脉是否有搏动减弱或消失。
根据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来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等异常。测定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排除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
超声检查能显示大中型动脉的病变层次、大小、血供等,对微动脉诊断治疗提供参考,超声造影可以帮助识别微动脉的通畅性。
CT检查对大中型动脉诊断敏感性高,对早期、不典型病例以及复杂的解剖部位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且具有无重叠和图像后处理的优点,因其可明确地显示病变内血管的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微动脉疾病有参考意义。
即核磁共振检查,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精细、分辨率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既能表现病变的范围,又能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特征,对微动脉疾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