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肩胛下肌属于上肢带肌
肩胛下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肩胛下肌可以使肩关节内收、内旋
位置
肩胛下肌位于胸廓后方,肩胛骨前面,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方移行为扁腱,经肩关节囊前面,止于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其组成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致密结缔组织包裹在整块肌外面形成肌外膜。肌外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肌内,将其分隔形成肌束,包裹肌束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外而的结缔组织称肌内膜。
肌腹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色红而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肌多借肌腱附着于骨骼。
肩胛下肌属于上肢带肌,主要功能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在经过肩关节囊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入关节囊内,形成的“肌腱袖”可以增强肩关节稳定性。
肩胛下肌的饮食养护意义重大,日常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使肌肉维持良好状态,预防肩胛下肌相关疾病的发生。
肩胛下肌的养护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扩胸运动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降低肌张力,提高对肩关节的稳固作用,从而实现对肩胛下肌的养护,但在运动中应注意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与运动方法,预防肌肉损伤的发生。
肩胛下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加强个人防护、定期检查、按摩、注意保暖等。
肩胛下肌位于肩部,发生跌倒、肩部骨折、负重劳作等易造成肌肉损伤,影响肩胛下肌正常功能,生活中应注意加强对肩部的防护。
如果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负重工作等,需定期检查肩胛下肌,及时发现肌肉劳损问题,以免造成不可逆损伤。
生活中可以定期进行肩部手法按摩或物理疗法,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预防肩胛下肌相关疾病的发生。
肩部脂肪层较为薄弱,易受寒冷刺激,应注意加强对肩部的保暖,避免直吹冷风、着露肩装等行为,以免造成肩胛下肌损伤。
肩胛下肌主要功能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当出现肩胛下肌疾病时,其形态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一下健康肩胛下肌和不健康肩胛下肌的区别。
肩胛下肌正常形态呈三角形,经影像学检查,在肱骨头内侧可见肩胛下肌及其肌腱,覆盖于肩关节囊,且肩胛下肌腱与肩关节囊纤维层交织在一起,融入肩关节囊的纤维层。
多与肩部外伤、劳损等原因有关,导致肩胛下肌肌腱处发生病变,影像学检查可有肌腱撕裂或退行性改变,重者伴有肌腱钙化样表现。
当在肩胛下肌发生病变时,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
受累肩胛下肌时,组织学特征为进行性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肉无异常代谢产物堆积。
肩胛下肌发生病变时,主要特征是肌肉炎性改变,肌纤维变性、坏死、萎缩、再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可以呈灶状分布或散在。
包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和先天性肌强直症,可在肩胛下肌发生病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肌活检病理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I型肌纤维选择性萎缩,Ⅱ型肌纤维肥大,肌纤维周边可见肌原纤维退缩到肌纤维一侧形成的肌浆块。先天性肌强直症肉眼可见肌肉肥大、苍白,光镜下肌纤维肥大,肌浆增多,肌膜内核增多且核中心移位,肌纤维横纹不清。
属于血管性错构瘤,常在肌肉间隙内呈浸润性生长,可在肩胛下肌发生病变时,经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与周围肌肉呈等密度,肌肉间隙模糊、界限不清,若发现静脉石可提示本病。
肩胛下肌受损后,可出现肩胛下肌无力、运动不耐受、肩部疼痛等症状,具体如下:
肩胛下肌受损后,可能会引起肌肉力量下降甚至肌肉萎缩,导致肩关节无力,不能完成脱衣、梳头、肩关节外旋等动作。
当肩胛下肌受损时,可影响患者正常运动功能,如肩关节内收、旋内角度受限等,多数还伴有轻微活动后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常见于炎性肌病,通常表现为肩部酸痛,多数伴有肿胀情况。
与活动过度、劳损有关,表现为肩胛下肌在静息状态下不自主地收缩、抽动,持续时间较为短暂。
肩胛下肌受损后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而影响肩胛下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寒冷刺激可诱发肌肉相关疾病,累及肩胛下肌时,可有不适症状,如酸痛、肌肉僵硬、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此外,外力创伤如跌倒、肩部骨折等,可直接作用于肩胛下肌,导致肌纤维损伤,影响肩胛下肌正常功能。
如剧烈运动、因工作需要肩部负重等,可导致肩胛下肌持续收缩或过度拉长肌肉,造成肌肉损伤,而出现肿胀、酸痛等症状。
如长期存在驼背、耸肩等不良习惯,可导致肩胛下肌劳损,出现肌肉疼痛、肩部僵硬症状。
肩胛下肌炎性病变的发生可能与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有关。
肌炎、先天性肌强直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
肩胛下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全身症状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如果出现肩关节活动无力,不能完成脱衣、梳头等动作,多考虑与肩胛下肌肌无力有关。
如果发现肩关节周围疼痛,伴有运动后易产生疲劳感或因疼痛不能活动肩关节等情况时,建议到骨科就诊,明确是否为肌炎累及肩胛下肌所致。
如果表现为两侧肩关节不对称,可能为肩胛下肌萎缩所致,提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肌病。
肩胛下肌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四大类。
视诊主要是观察肩部有无肿胀或不对称,嘱受检者做肩关节内收、旋内动作,明确有无活动范围受限,触诊主要判断肩胛下肌有无压痛、肿胀等表现,问诊可了解受检者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及诱发因素,有助于疾病初步诊断。
可排除是否伴有肩部骨折、肩关节脱位等疾病,对于肌肉钙化,该检查可表现为不同形状的钙质样高密度影,多为环形、半环形或点状高密度影,对于疾病的判断有辅助意义。
增强检查可显示肌肉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有无异常肿物,便于疾病定性诊断。此外,该检查显示肌肉钙化的效果最佳,可直接反映肩胛下肌钙化的形态、大小、密度与分布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
对肩胛下肌病变,如肿块、出血和水肿等的显示,优于CT检查。
主要用于诊断肌腱损伤情况,可明确显示肌腱是否增厚、变薄、断裂等问题。
通过血常规或血培养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或细菌的感染,以及是否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助于疾病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