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髂外动脉是髂总动脉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分布于盆腔
髂外动脉起始后沿腰大肌内侧缘下行,穿血管腔隙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
髂外动脉受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下肢麻木乏力、跛行等症状
位置
髂外动脉位于盆腔,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经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的稍上方发出腹壁下动脉,进入腹直肌鞘,与腹壁上动脉吻合并分布于腹直肌。此外,髂外动脉还发出旋髂深动脉,斜向外上行,分支营养髂嵴及邻近肌肉。
髂外动脉为管腔结构,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构成。内膜由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屏障,管壁内外两侧的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此屏障,它还可作为血管的内衬面,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表面,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内弹性膜。中膜较厚,由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平滑肌纤维之间由缝隙连接联系,细胞间隙含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均由平滑肌纤维产生。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含营养血管外,还含较多神经纤维,可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
髂外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负责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液输送至腹直肌、髂嵴及邻近肌如腹直肌,从而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养护髂外动脉,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等异常有意义。总体上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控糖、控油、控盐,膳食总热量不宜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宜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瘦肉、兔肉、豆类及豆制品等。适量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葵花子、芝麻。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平常应适当多进行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髂外动脉血管壁弹性,从而防止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血脂等病症,对养护髂外动脉有帮助。运动可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跳绳、乒乓球、骑车、爬山、游泳等,但注意活动量应根据体力、活动习惯、身体情况、心脏功能状态等决定,以运动时心跳、呼吸轻微加快,运动后周身舒畅为宜,活动强度可逐步增加。另外,注意运动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外伤导致髂外动脉破裂出血。
髂外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充分休息、调护情志、注意安全、定期体检等。
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工作或学习,适当进行休息,午间宜适当午休,晚间保证睡眠时长和质量,不熬夜,以醒后周身感到舒适、头脑清晰、精力充沛为宜。
长期不良的情绪不利于血液循环,也容易引起血压异常波动,故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乐观、愉快心情,心态平衡,情绪紧张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
髂外动脉可直接由锐性伤、暴力所引起,如车祸、盆部撞击,在生活中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外伤和事故。
注意自己是否有髂外动脉受损症状,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并经常自测血压,有异常及时就医。
髂外动脉为人体重要的盆部动脉,当出现相关疾病时,形态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髂外动脉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髂外动脉和不健康髂外动脉的区别。
正常的髂外动脉长约10-11.5cm,管壁结构正常,光滑柔软,管腔清晰,管径无局限性狭窄或扩张,无斑块或血栓栓塞。
粥样硬化是动脉疾病中常见类型,可发生在髂外动脉中。病理特点是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髂外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检查时可见有动脉内膜积聚的黄色粥样脂质,管腔狭窄、闭塞。超声示钙化斑块强回声,纤维斑块常呈中等回声,附壁血栓呈低回声,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流形态不规则、变细,狭窄后有五彩镶嵌样湍流信号,动脉完全闭塞时则无血流显示。
髂外动脉可发生炎症病变,如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动脉炎、感染性动脉炎等。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壁全层炎性反应,呈节段性分布。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外膜和动脉周围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肌层及弹性纤维破坏,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水肿、增生、肉芽肿形成。最后导致动脉壁纤维化,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完全闭塞。
可见髂外动脉腔进入栓子,如血栓、空气脂肪及其他异物等,会造成血流阻塞,引起急性缺血,早期会出现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
多由骨盆骨折导致,和交通事故、塌方、矿难等直接高能量暴力有关,可见髂外动脉血管壁破裂,出现盆腔内或腹膜外广泛出血,或有大面积渗血,髋骨和骶尾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髂外动脉瘤极少发生,但有时也可见到。检查可见动脉管壁出现屈曲凸起的瘤体,多导致管腔局部异常扩张、管径增大,管壁变薄,常可有血栓存在,可为囊状、梭形、椎体形等,瘤体可因张力过大而出现破裂。
髂外动脉受损后,多表现为疼痛、出血、压迫症状等,具体如下:
疼痛一般发生在下腹、臀、髂、大腿部位。骨盆骨折所致者疼痛剧烈,下肢远端苍白、发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髂外动脉炎会因血管壁大量炎性因子浸润,出现搏动性疼痛;髂外动脉瘤多为下腹部隐痛或无疼痛,瘤体破裂可引起剧痛;髂外动脉突然栓塞者常感到下肢远端剧烈疼痛,肢体慢性缺血时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
髂外动脉外伤、瘤体破裂等可出现盆腔部位出血,下腹部有肿胀或肿块。
主要见于髂外动脉瘤,压迫症状与邻近解剖结构相关,如压迫输尿管时出现血尿、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盂肾炎;压迫直肠时出现排便性状改变、便秘;压迫腰骶神经时出现下肢乏力、麻木。另外,髂外动脉栓塞可导致下肢活动障碍,如间歇性跛行,也可出现腹直肌、臀大肌等萎缩。
部分严重的髂外动脉炎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恶心、体重减轻等全身不适。
髂外动脉受损可表现为破裂、炎症、管壁粥样硬化、动脉瘤等,影响髂外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髂外动脉炎属血管炎疾病,病因可能与感染有关,如感染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或病毒可经血液循环侵袭髂外动脉管壁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致病。
髂外动脉可因为外伤或事故而直接出现管壁破裂,如骨盆骨折、刀刺伤、车祸、腹部钝性撞击等,另外开展介入技术而行动脉穿刺、插管、动脉吻合口等,也可导致髂外动脉损伤。
经常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高脂食物或缺乏运动等易导致肥胖与血脂过高,是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诱发血管狭窄和闭塞。脾气暴躁、经常情绪剧烈波动等会增加血管内血栓或斑块脱落的风险。吸烟、酗酒也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常见危险因素,会损害髂外动脉血管内皮的舒张功能。
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可引起髂外动脉损害;髂外动脉和遗传有一定关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多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另外,年龄增长也是危险因素,可能和血管壁老化有关;自身免疫反应异常会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并发生非特异性炎症。
髂外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自测,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具体如下:
如出现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疼痛,下腹部搏动性肿块,伴有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乏力甚至活动受限如跛行,可能是髂外动脉瘤导致;若疼痛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等,可能和髂外动脉炎有关;出现下肢皮肤发绀、苍白、皮温降低等表现,多和髂外动脉栓塞有关;如刺激髂腰肌或神经,可以引起强迫屈髋体位。
髂外动脉栓塞会引起下肢缺血,从而有相应体征,如下肢皮肤苍白、反射性血管痉挛、皮肤温度降低,股动脉搏动消失,以及神经方面的改变,主要是感觉脱失或感觉减退。
髂外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通过听诊髂外动脉相关区域的的血管,看是否有血管杂音,以及明确动脉的搏动情况。触诊是否有盆部肿物、是否有压痛、是否有局部感觉麻木或减退等异常。对于血管破裂者还会进行皮温、语言、意识、运动功能等相关的检查,明确是否有休克。
血液检查可辅助血管疾病的诊断,如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多可发现血脂增高,髂外动脉炎症疾病患者多会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在疾病活动期可出现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等。
有助于了解髂外动脉粥样硬化或栓塞的原因,但缺乏特异性。
髂外动脉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异常,有助于病因方面的诊断。比如可见补体水平降低以及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相关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在一些疾病可呈阳性。
血管内超声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血管内组织结构,可准确评估髂外动脉管腔的大小、斑块负荷程度以及粥样斑块的结构特点。
属于无创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了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初步确认是否有狭窄、闭塞,以及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CT检查常作为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不仅可以观察到受累血管管壁和管腔情况,还能够观察到病变累及范围;MRI检查可以反映管壁是否存在活动炎症,且可观察髂外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和结构,明确动脉血管壁内是否有血栓、斑块等异常。
属于有创检查,可显示髂外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位置走行、形态及有否变异,也可发现血管炎症或动脉瘤样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性质、范围、程度等,有助于确定介入或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手术方式。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炎的重要指标,可见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肉芽肿形成、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异常病理特征,但由于血管炎的病理改变可呈节段性,因此未见到血管壁炎症亦不能排除血管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