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外耳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ID:135871 / 打印

所属科室: 耳鼻喉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外耳具有集音、声波传导的作用

外耳损伤可引起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疖肿等疾病

位置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耳廓位于头部两侧,凸面向后,凹面朝向前外;外耳道是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0-2.5cm;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直径约1cm,与外耳道底形成约45°-50°的倾斜角。小儿鼓膜更为倾斜,几乎呈水平位。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组成,具体结构如下:

耳廓

耳廓的上方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皮下组织少。下方为耳垂,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耳廓的前外面高低不平,卷曲的游离缘称耳轮。耳轮的前方有一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称对耳轮,对耳轮的上端分叉形成对耳轮上、下脚,两脚之间的三角形浅窝称三角窝。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狭长凹陷称耳舟。对耳轮前方的深窝称耳甲,耳甲被耳轮脚分为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耳甲腔通入外耳门。耳甲腔的前方有一突起称耳屏,后方的对耳轮下部有一突起,称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有一凹陷,称为耳屏间切迹。

外耳道

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2/3为骨性部,是由颞骨鳞部和鼓部围成的椭圆形短管。两部交界处较为狭窄。外耳道表面覆盖皮肤,内含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耵聍腺分泌的黏稠液体为耵聍。

鼓膜

鼓膜边缘的大部分附着于颞骨上,中心向内凹陷,称鼓膜脐,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两襞之间,鼓膜上1/4的三角形区薄而松弛,称为松弛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下3/4区坚实紧张,为紧张部,活体呈灰白色。紧张部前下方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鼓膜的组织结构分3层,外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与外耳道的皮肤相续连;中层为纤维层,鼓膜的松弛部无此层;内层为黏膜,与鼓室黏膜相连续。

外耳的功能与各部分结构有关,具有集音、声波传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耳廓功能

耳廓具有集音作用,其实人的耳廓运动能力早已退化,但依然可通过转动颈部来判断声源的方向。

外耳道功能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其一端开口于耳廓,另一端为鼓膜所封闭。根据物理学共振原理,一端封闭的充气管道对波长为其管长4倍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使声压增强。人的外耳道长约2.5cm,其最佳共振频率约为3800Hz。

鼓膜功能

鼓膜很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置,其本身没有固有振动,但具有较好频率响应和较小失真度的特性。当频率在2400Hz以下的声波作用于鼓膜时,鼓膜可复制外加振动的频率,从而产生听力,其振动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几乎没有残余振动。

无特殊饮食禁忌,日常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即可,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禁烟酒,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外耳的养护和运动无明显联系,和活动相关的内容主要是防止外伤。但建议正常人群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间接减少中耳相关疾病的发生。

外耳的养护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防止外伤、纠正不良习惯、注意清洁等,具体如下:

防止外伤

耳廓突出头部两旁,容易被外界各种因素而致机械性损伤,平时要注意避免。耳廓耳道烧灼伤时,要及时处置。

耳部保暖

注意耳廓保暖,严冬时,防止冻伤,可带保暖耳罩。若冻疮初起,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红霉素软膏涂抹并包扎,防止进一步冻伤。

不乱挖耳

纠正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可使耳廓、耳道损伤,甚至可导致鼓膜及中耳的损伤。耳道内有耵聍时,不必自己掏取,多可自行排出,有栓塞者应去医院处置。

禁止耳内放异物

要及时取出耳内异物,特别是对幼儿要加强宣传教育,告诫其禁止将豆类、纸团、纽扣、小珠子、细针等放入外耳道。

及时清水

游泳、洗澡后,要注意清除耳内积水。取侧头位跳动后多可排出,排出后擦干,也可以在游泳前戴耳塞预防。

保持卫生

保持外耳清洁干燥,但平时勿用发夹、织毛线针或其他不洁物挖耳,遇耳痒不适欲挖耳时,可用小的消毒棉花签沾湿消毒酒精轻擦该处。

其他

瘢痕体质者,请勿穿耳,以防形成瘢痕疙瘩;耳部避免接触过敏性的药物及化妆品。

外耳的健康对人体至关重要,当外耳出现损伤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外耳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外耳和不健康外耳有哪些区别。

外耳形态

1、正常外耳

外耳的形态与组成结构有关,耳廓前凹后凸,上方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皮下组织少;外耳道呈弯曲状,外耳道呈弯曲状,由外向内,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鼓膜是椭圆形、半透明、淡灰色的薄膜,有一定弹性,是外耳与中耳的分界。

2、异常外耳

耳廓假性囊肿

显微镜下可见囊肿并非在软骨膜与软骨之间,而在软骨层之间,故从病理学观点认为,称之为软骨间积液更为恰当。软骨层的内侧面被覆一层浆液纤维素,其表面无上皮细胞结构,故不是真性囊肿。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是耳廓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形成于软骨和软骨膜间,检查可见耳廓红肿、明显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有时会破溃出脓。

外耳湿疹

是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炎症。可见皮肤呈红斑或粟粒状小丘疹,进一步发展可有小水疱,溃破后可流出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有时为黄色痂皮覆盖。外耳出现慢性湿疹除瘙痒外,还可见外耳皮肤增厚,表皮脱屑、皲裂、结痂,局部颜色加深、表面粗糙不平等症状,可致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耵聍栓塞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分泌物称耵聍。耵聍分泌过多或排除受阻时,逐渐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遇水后耵聍膨胀,完全阻塞外耳道后,可有听力骤降。检查可见棕黑色或黄褐色块状物堵塞外耳道内,耵聍团块质地不等,有的松软如泥,有的坚硬如石。

外耳道异物

一般异物愈大、愈接近鼓膜,症状愈明显。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噪声,使患者惊恐不安,甚至损伤鼓膜。豆类等植物性异物如遇水膨胀,阳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闷胀感、耳痛及听力减退,并可继发外耳道炎。遇水不改变形状的异物,停留在外耳道可无症状,但久之可合并感染,或被耵聍包裹形成栓塞。锐利坚硬的异物可损伤鼓膜。

外耳道疖

检查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可见皮肤疖肿,脓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有浓稠脓液流出耳外,可混有血液。

弥漫性外耳道炎

可见外耳道皮肤呈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外耳道发痒,有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真菌病

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膜覆盖有黄黑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真菌,有如薄膜或呈筒状的痂皮,除去痂皮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

外耳道胆脂瘤

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胆脂瘤样物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外耳道骨部明显扩大。鼓膜完整,可充血、内陷。

外耳受损后,主要可出现耳痛、耳漏、耳堵、耳聋等一系列症状,具体如下:

耳痛

耳痛的性质有钝痛、剧痛等,由于耳廓皮下疏松组织少,耳廓软骨膜炎症时,炎症引起的局部压力高,可引起剧烈疼痛。外耳道的慢性炎症多为钝痛,外耳道疖肿为剧痛。其他如创伤、神经性原因也可引起耳痛。

耳漏

又称耳溢液,“油耳”可出现稀薄的酱油色耵聍,外耳道湿疹因为细胞浸润,可出现稀薄透明的浆液。

耳堵

耵聍分泌过多或耵聍排出障碍,可导致耵聍栓塞,继而引起耳堵症状。外耳堵塞后,如耵聍栓塞刺激鼓膜,可引起耳鸣。

耳聋

外耳的鼓膜能够传导声波,如果鼓膜发生破裂,患者可出现耳聋症状,从而影响听力。

外耳的健康对人体较为重要,若平时不注意,外耳道容易发生疖肿、炎症、胆脂瘤等,影响外耳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经常挖耳

经常挖耳朵会损伤耳道壁,形成长期机械刺激,可引起外耳道疖肿或耳道炎症,且用手挖容易把霉菌带到外耳道内,易引起外耳道湿疹。

异物塞入耳道

有些幼儿喜欢将小豆子、小石子、小纸团等塞进耳朵,如果未及时取出则容易刺激局部皮肤引起外耳道炎症,如果感染破伤风细菌,就会危及生命。

耳道进水

若外耳道有较多的耵聍,耳道进水之后,耵聍可膨胀堵塞外耳道,导致外耳道、鼓膜发炎,出现流水、流脓、疼痛等症状。

常戴耳机

经常戴耳机会影响耳郭的血液循环,若不注意清洁耳机,可导致外耳被病菌感染。另外,戴耳机可导致鼓膜内外压力不平衡,长此以往,可引发相关外耳疾病。

声音过大

如爆炸、打雷、放烟花爆竹等可产生巨大的响声,这些响声产生的声波可对鼓膜造成巨大的冲击,严重时可导致鼓膜破裂,影响听力。

外力击打

如与人发生口角被掌掴,如果击打过重,并且打到耳部时,可因外在压力突然改变导致鼓膜破裂。

外耳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发现以下异常症状长期存在,则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耳痛

患者自觉耳道或者是耳廓出现疼痛症状,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剧痛等,可能是耳部炎症、外伤等引起的,应引起重视。

耳漏

耳道有一些非脓性的液体流出,可能是外耳道湿疹或者是油性耵聍所导致的,但其他非外耳部疾病,如脑脊液漏、中耳炎等也可出现耳漏症状,应到医院就诊,以明确具体病因。

耳堵

患者如果自觉耳朵闷胀,伴有瘙痒、听力减退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耵聍堵塞耳道所导致的。

耳鸣

如果发觉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能够听到嗡嗡、嘶鸣等声音,可能是耵聍栓塞刺激鼓膜引起的。

耳聋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甚至是完全听不见声音,即耳聋的症状,可能与外耳疾病有关,如鼓膜破裂,建议及时就医。

外耳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一般检查和耳镜检查两大类。

一般检查

视诊

视诊首先应观察耳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注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缺损、局限性隆起、增厚及皮肤红肿、触痛、瘘管等。如耳廓向前外方推移,应注意耳后有无肿块。耳后血肿的患者,如果有头部外伤史,需要排除颞骨损伤的存在;其次应注意耳周有无红、肿、瘘口、瘢痕、赘生物,有无副耳及邻近腮腺肿大;最后观察外耳道口,有无闭锁、狭窄、新生物、瘘口,外耳道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糜烂及异常分泌物。如有异常分泌物则要观察其性状及颜色,明确有无黑色或白色孢子菌丝。

触诊

检查者用两手拇指以相等压力触诊两侧乳突尖及鼓窦区,注意有无压痛及耳周淋巴结肿大。指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者,提示外耳道炎或疖肿。如耳后肿胀,应注意有无波动感、压痛及瘘口,如有瘘口,应以探针探查其深度及瘘管走向。

耳镜检查

普通耳镜

注意外耳道骨部后上壁有无肉芽和塌陷,观察鼓膜的颜色、形态、有无充血、内陷、混浊、疤痕,以及锤骨短突有无突起,光锥有无缩短、消失,注意鼓膜穿孔大小、位置、鼓室内有无积液、肉芽和胆脂瘤。边缘性及松弛部穿孔有时很小,常被脓痂覆盖,必须清除后才能看到。

鼓气耳镜

鼓气耳镜外端被一放大镜玻片封闭,其旁有孔,接连一橡皮球,如加压橡皮球时鼓膜则内移,放松时鼓膜复位,借此可观察鼓膜动态,如迷路有瘘管时加压则可引起眩晕和眼球震颤,称为痿管试验阳性,以此来判断有无鼓膜损伤。

电耳镜检查

使用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鼓气耳镜,能观察鼓膜较细微的病变,如扩张的微血管等。尤其适合门诊患者、卧床患者及婴幼儿检查。

标签: 器官详解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12-06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