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胫前动脉由腘动脉发出,位于小腿部位
胫前动脉能起到营养小腿前群肌的作用
胫前动脉参与形成膝关节网
位置
胫前动脉于腘肌下缘由腘动脉发出,向前穿骨间膜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并紧贴骨间膜前面伴腓深神经下行。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主干下行至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处,移行为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起始部发出胫前返动脉,中部发出肌支;下部在踝关节附近发出内、外踝前动脉,与跗内、外侧动脉吻合。
胫前动脉属于中动脉,具有典型的内膜、中膜、外膜3层结构,各层的结构特点如下:
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1-2层明显的内弹性膜。
较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平滑肌纤维之间由缝隙连接联系,细胞间隙含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均由平滑肌纤维产生。
厚度与中膜接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含营养血管外,还含较多神经纤维,它们还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
胫前动脉沿途分支营养其走形经过的肌肉、骨骼,并参与形成膝关节网。
胫前动脉从小腿一直延续到足部,其平滑肌纤维在神经支配下舒缩,可调节分配到小腿至足部各部分的血流量,营养沿途的小腿前群肌及胫、腓骨。
胫前动脉与股动脉、腘动脉和股深动脉的多个分支,在膝关节周围吻合形成动脉网。能保证供给膝关节的营养,而且动脉损伤或栓塞时,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以保证下肢远端的血供。
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养护胫前动脉,应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脂肪总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糖分的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戒烟戒酒。在食物选择方面,应适当控制主食和含糖零食,多吃粗粮、杂粮,如玉米、小米、荞麦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如蛋、鱼、虾、鸡等。另外,可以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限制饮酒,也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多选用带颜色的蔬菜,如菠菜、油菜、番茄,烹饪时用植物油代替植物油,少用猪油、黄油等动物油烹调。
多进行体育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减少动脉硬化、血栓等发生,从而对胫后动脉有良好养护作用。注意应科学锻炼,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可根据自身体质、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宜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打球、游泳、五禽戏等。注意量力而行,不宜操之过急,重在长期坚持。
胫前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平和、定期检查等,对胫后动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
应做到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纠正过劳的不良习惯,戒烟及避免二手烟吸入。
生活中应注意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来放松自己的情绪。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等不心理状态,可诱发或者加重胫前动脉疾病。
注意自己是否有胫后动脉损伤的症状,建议应每年定期做筛检,特别是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者严格遵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胫前动脉负责下肢血液供应,损伤后会导致行走受限,应注意关注其健康。接下来以常见的疾病为例,从胫前动脉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胫前动脉和不健康胫前动脉的区别。
胫前动脉是一段富有弹性的血管,其内径约为4mm,管壁厚度约为1mm,腓骨头至胫骨粗隆连线的中点,与内、外踝前面连线中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胫前动脉的投影。
早病期变可见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血管壁内膜的病灶;脂纹可进一步发展为纤维斑块,内膜表面可见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颜色浅黄、灰黄色或瓷白色;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还会发展为粥样斑块,内膜面可见明显的灰黄色斑块,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斑块的管腔面而为白色质硬组织,深部为黄色或黄白色质软的粥样物质。
发生于胫前动脉时,主要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栓或斑块脱落,可造成远侧动脉栓塞。
好发于下肢,当发生于胫前动脉时,会累及周围静脉,活动期检查可见胫前动脉及受累的静脉管壁全层存在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可见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与刺伤、割伤等开放性损伤,或者骨折断端引起的闭合性损伤有关,损伤可波及胫前动脉,造成胫前动脉血管壁破裂或血管断裂。
检查可见动脉管壁出现屈曲凸起的瘤体,多导致管腔局部异常扩张、管径增大,管壁变薄,常可有血栓存在,可为囊状、梭形、蜿蜒性动脉瘤等,瘤体可因张力过大而出现破裂。
胫前动脉受损后,多表现动脉搏动异常、肢体缺血以及其他症状,具体如下:
由于下肢动脉栓塞及动脉痉挛,会导致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栓塞的近侧因血流受阻,动脉搏动反而更为强烈。
炎症刺激末梢神经,以及栓塞、瘤体等会使血流不通畅,使小腿肌肉、胫骨、腓骨等受胫前动脉供应的组织缺血,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麻木,且疼痛较为剧烈,出现静息痛或者和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并且伴随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若进一步加重,还可能因下肢缺血,引发坏疽。
胫前动脉瘤患者可在体表触及到波动性肿块,随动脉瘤在压力作用下不断扩张增大,突然破裂,且破入伴行静脉,还会出现动静脉瘘。
胫前动脉受损后可引起胫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疾病,而影响胫前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高油脂、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抽烟、饮酒等生活因素,是引起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诱发胫前动脉狭窄和闭塞。
尖、锐利物如钉、针、竹签等造成的腿部刺伤,以及刀、玻璃、电锯等所致的切割伤,可直接造成胫前动脉损伤,周围组织肌肉的神经、肌键也会断裂。
胫前动脉栓塞、粥样硬化等病变,与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会直接或间接促进动脉中血栓、斑块的形成,进而引起胫前动脉疾病。
过于寒冷、潮湿的生活环境对胫前动脉等血管也存在不利影响。
胫前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下肢症状自测。如果行走时发生下肢麻木、疼痛、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或者有下肢持续性疼痛,则可能是出现了胫前动脉阻塞;若小腿前外侧出现肿块,用手触摸时会有搏动,则可能是患有胫前动脉瘤,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胫前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皮肤颜色异常、包块,以及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等异常情况。
触诊胫骨前外侧缘是否压痛、是否有局部感觉麻木或减退等异常,足背动脉是否有搏动,双侧下肢皮温是否一致。
平卧后抬高患肢45°,一段时间后观察足部颜色变化,足部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为阳性,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X线片可以检查胫前动脉是否存在阻塞,以及阻塞处有无不规则钙化影。
MRI可以反映管壁是否存在活动炎症,且可观察胫前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和结构,明确动脉血管壁内是否有血栓、斑块等异常。
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状况,对胫前动脉血流以及心脏功能等进行定量分析,也可显示动脉内血流的方向、范围、速度、性质、压力阶差及有无异常通道等。
可显示动脉管径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是否有侧枝形成。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血管炎的重要指标,可见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素样坏死、肉芽肿形成、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异常病理特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