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骨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大腿肌属于人体下肢肌肉,共10块
大腿肌有助于维持直立姿势、活动、支持体重和行走
大腿肌损伤后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位置
大腿肌指分布大腿周围的肌肉群,共10块,分前群肌、内侧群肌和后群肌3个肌群,分别分布于大腿的前面、内侧面和后面。各肌或跨越髋和膝两个关节,或仅跨越髋关节或膝关节。
位于大腿前面及内侧面浅层,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自髂前上棘,经大腿前面斜向下内,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位于大腿前面,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深面和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前面。四个头向下构成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位于髂腰肌的内侧,为长方形的短肌。
位于耻骨肌内侧,呈三角形。
位于最内侧,为长肌。
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为近似三角形的扁肌。
位于上述肌的深面,大长收肌而厚,呈三角形。
位于股后部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会合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位于股后部的内侧。肌腱细长,约占肌的下半,止于胫骨上端内侧。
位于半腱肌深面。上部是扁薄的腱膜,几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大腿肌分为2块前群肌、5块内侧群肌和3块后群肌,每块肌肉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柔软有收缩能力,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其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是使肌肉附着于骨骼的部分。
大腿肌为下肢肌肉,主要生理作用是控制髋关节和膝关节屈伸,从而有助于维持直立姿势、活动、支持体重和行走。但不同肌肉或肌群的具体功能有差异,比如缝匠肌主要是屈髋、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股四头肌主要是屈髋关节和伸膝关节;内侧群肌作用是使髋关节内收和旋外;后群肌作用是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屈膝时股二头肌可以使膝关节旋外,而半腱肌和半膜肌使膝关节旋内。
大腿肌属于人体下肢主要骨骼肌之一,其健康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维护。因此平日应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以增强大腿肌肌力,预防出现病变。
优质蛋白可促进肌肉增长,并可对肌肉组织进行修复,适量摄入有助于大腿肌的健康。可多吃鸡胸肉、牛肉、鸡蛋、牛奶等食物。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白菜、胡萝卜、紫菜、菠菜、黄瓜、苹果、黄桃、橘子等食物。维生素对促进人体代谢与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并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降低大腿肌的病变几率。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糖类、主食类食物中,如白糖、米饭、馒头、面条等。其可转化为机体所需热量,维持人体活动,此外也可以促进蛋白质吸收,有助于大腿肌的健康。
多参加运动有助于养护大腿肌,可帮助维持肌肉强度和耐力。建议平日多进行一些腿部运动,如慢跑、跳绳、扎马步、蹲起等,以加快腿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强度,避免大腿肌出现病变。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下肢的热身运动,如深蹲、抬腿、压腿等动作,以防止出现大腿肌拉伤。
大腿肌属于骨骼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大腿肌病变的发生,主要以下几点:
避免吸烟,以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危害大腿肌健康。
避免下肢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如久站、久坐,应经常活动腿部,以免肌肉僵硬、萎缩。
平时应注意保护大腿肌,避免摔倒,避免外伤,活动时若有必要可佩戴护具。
大腿肌属于骨骼肌,出现损伤之后可引起一系列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对比正常大腿肌和不健康大腿肌有哪些区别。
正常大腿肌的各肌肉形态异常,肌腱部分色白强韧,肌腹部分色红柔软,肌肉组织、肌纤维完好,无增生或萎缩,结构无异常。
大腿肌损伤可见大腿肌肌纤维坏死、肌腱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周围血管、神经组织也多有受损。
病理上急性期主要是大腿肌局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继而形成脓肿,脓肿可局限亦可沿肌间隙扩散。炎症慢性期病灶内可出现钙化,边缘有时会包绕一层纤维组织。X线检查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密度略增高,肌间脂肪层模糊,皮下脂肪出现网状影。
病理上,早期病变内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约1个月后病灶外围出现钙化,并逐渐向中心区扩展,3-5个月后病灶逐渐骨化,外围为致密的钙斑或骨组织,中部为低密度的类骨质,最后病灶渐小,形成片状或硬块样的骨块。镜下病灶中央为富血管、增生活跃的纤维组织,中间带是类骨组织,外围带为分化成熟的骨小梁。
大腿肌瘤以海绵状瘤最为常见,MRI检查时,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含有粗细不等的血管且其内充满淤滞的血液,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纽扣样”钙化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较有特征性。此外,海绵状血管瘤常含有不同比例的脂肪、纤维黏液、平滑肌、钙化或骨质等成分。
肌营养不良分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四肢如大腿肌。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的结构完整性受损,多可出现肌肉萎缩、肌肉假性肥大,肌肉组织活检可见肌纤维坏死与再生同时存在、间质纤维化、间质及肌肉内可见脂肪变性,HE染色可见圆形的嗜酸性不透明纤维浓染。
多为神经肌肉结合部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受自身抗体阻碍,无法正常传达神经兴奋而导致,可见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间隙加宽,突触后膜皱褶变浅并且数量减少,免疫电镜可见突触后膜崩解,肌纤维本身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肌纤维凝固、坏死、肿胀。慢性病变可见肌萎缩。
大腿肌受损后,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提示不同的大腿肌相关疾病。
大腿肌损伤、炎症、肿瘤等均可导致大腿肌部位出现疼痛。大腿肌损伤多为局部钝痛或刺痛,疼痛多剧烈,活动时会加重;大腿肌炎症多为大腿肌部位酸痛或胀痛;大腿肌肿瘤早期一般不会自觉疼痛,但当瘤体增大压迫大腿肌周围神经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
大腿肌炎症、损伤可使局部皮肤出现明显肿胀,按压出现疼痛,部分患者待炎症消退或损伤恢复时,可见皮下瘀斑。
大腿肌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腿部活动,如果其出现病变,会使腿部活动受限,出现跛行。
大腿肌若出现炎症,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是由于炎症因子随血液循环刺激体温中枢所致。
大腿肌健康受损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大腿肌炎、大腿肌肿瘤、大腿肌无力等,而影响大腿肌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腿肌可因为外伤而直接出现肌肉撕裂,如摔伤、刺伤、砸伤、压伤等。
若在运动时,过度拉伸腿部,或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则可能诱发肌肉损伤。
一些疾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大腿肌血管瘤、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等。肌营养不良也和遗传有关,多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若自身受到病原体感染,炎症因子会随着血液循环达到大腿肌肉附近,导致大腿肌肉出现炎症性病变。
大腿肌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观察不适症状进行自测。当出现腿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影响身体健康。
一般大腿肌损伤有明显的的诱因,比如运动、活动或外伤,活动后疼痛可加重,提示大腿肌可能出现损伤。
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大腿肌部位酸痛、胀痛,可能是出现了大腿肌炎。
如果在大腿肌处触摸到异常肿块,可能是大腿肌肿瘤。
如果平时未感觉腿部疼痛,但感觉大腿肌肉僵硬,并伴有压痛,则可能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
大腿肌属于人体骨骼肌,常用的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
主要是测定大腿部的肌张力,以明确其是否出现病变,为下一步检查提供依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外伤史。
观察患者有无下肢异常姿态、刻板样运动模式、自发性运动缺失等。
通过触摸大腿部肌肉硬度来初步判断肌张力。
通过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大腿肌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是否有阵挛等。
X线检查对诊断大腿肌肉病变较为有限,但可用于区别肌肉疾病、关节疾病和骨骼疾病。
CT可明确大腿肌及其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易于区分炎症、肿瘤、损伤等病变,还可显示病变血供情况、确定病变范围、发现病变有无坏死,便于定性诊断。
MRI检查比CT检查更加敏感,可以很好地显示神经、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病理变化,从而更加清楚地显示大腿肌及其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并对大腿肌肿瘤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包括血常规、免疫功能、肌酸激酶水平等。如果是大腿肌处出现炎症,那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会上升,免疫功能检查会呈现异常。如果是大腿肌损伤,肌酸激酶水平可能会呈明显上升。
肌电图检查是记录骨骼肌生物电的一种方法,将肌功能状态和活动信号通过电位变化图显现出来,可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损伤,可用于区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受损,并判断受损部位和损伤程度。
如果是大腿肌处肿瘤,则需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化验,以明确肿瘤性质,给予针对性治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