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所属科室: 心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足背动脉续于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能起到保证足部血供的作用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提示下肢动脉有堵塞
位置
足背动脉位于双侧足背内浅层,是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经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前行,至第1跖骨间隙的近侧,发出第1跖背动脉和足底深支两终支。其中足底深支穿第1跖骨间隙至足底;第1跖背动脉沿第1跖骨间隙前行,分支至趾背面的侧缘和第2趾背的内侧缘。
足背动脉的管壁主要由细胞和肌肉组成,发出的分支中,主要包括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以及弓状动脉。足背动脉沿途发出跗外侧动脉行向足背外侧,跗内侧动脉行向足背内侧及足底;弓状动脉沿跖骨底呈弓形向外行,发出的动脉由弓的凸侧缘发出3支跖背动脉,后者又向前各分出2支细小的趾背动脉,分布于第2-5趾的相对缘。
足背动脉可以起到保证足部血供,以及判断下肢动脉是否通畅的作用,具体如下:
足背动脉接受来自胫前动脉血液,将血液运送到足部,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保证足部肌肉、骨骼等血液供应。
足背动脉可以在踝关节的前方,内、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其搏动,当其搏动变浅或消失时,常提示下肢动脉有异常。
足背动脉的饮食养护应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不吃高糖、高油、高脂以及高盐饮食,可以避免饮食不健康导致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壁上,造成足背动脉硬化等疾病。可以适当进食山楂、黑木耳、金橘、茄子、洋葱等食物,帮助维持血管壁弹性。
足背动脉的运动养护除适当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还应注意避免久坐,饭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长期、持续运动,可以改善足背动脉功能,慢跑、快走等缓和的锻炼,适合大多数人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管弹性。而有氧运动少,久坐会导致体重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心脏血液循环,这些都会间接促发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
足背动脉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护,如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持心情平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
建议合理安排睡眠时间,纠正过劳的不良习惯,避免破坏人体生理性的时间节律,避免长期熬夜。因为熬夜时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损伤足背动脉。
学会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压力大或者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动脉血管内膜收缩,也容易影响血管弹性。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容易伴随血压不稳定、血糖不稳定以及血管内胆固醇较多的情况,也容易造成足背动脉硬化,导致血管不畅通,所以患有糖尿病等原发疾病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导致足背动脉损伤。
足背动脉为人体动脉之一,具有保证足部血供,以及判断下肢动脉是否通畅的功能,当出现足背动脉疾病时,其形态会发生变化。接下来以常见疾病为例,从足背动脉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足背动脉和不健康足背动脉的区别。
正常的足背动脉富有弹性,直径为1.2-3.84mm,平均直径为2.97mm,位置表浅,可以在踝关节的前方,内、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
可有患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的症状,还伴有病肢的股、腘、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患侧皮肤及其附件的营养性改变,感觉异常及肌萎缩等。
检查可见病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常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病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
是指下肢的动脉腔被进入血管内的栓子堵塞,会造成下肢血流阻塞,引起病肢足背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表现。
是严重的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局部疼痛,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病情持续进展,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会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的症状。
表现为下肢血压低,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弱甚至不能扪及。并有上肢血压高,桡动脉、颈动脉搏动增强的症状。
足背动脉受损后,多表现为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伴有疼痛、皮肤和温度改变、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具体如下:
由于下肢动脉栓塞及动脉痉挛,会导致足背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栓塞近侧,因血流受阻,动脉搏动反而更为强烈。
疼痛是由于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多起于阻塞平面处以后延及远侧,并演变为持续性。轻微的体位改变或被动活动均可致剧烈疼痛,故病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由于动脉供血障碍,皮下静脉丛血液排空,因而足部及腿部皮肤呈苍白色。如果皮下静脉丛的某些部位积聚少量血液,则有散在的小岛状紫斑。患侧足部皮肤温度降低并有冰冷感觉,常可扪及骤然改变的变温带。病情严重的下肢深静脉栓塞者,在小腿和足背还可出现水疱,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坏疽。
由于周围神经缺血,下肢栓塞可引起足部皮肤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丧失。然后可以出现深感觉丧失,运动功能障碍如间接性跛行,以及不同程度的足下垂。
如果心脏功能不能代偿动脉异常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和左心衰竭,甚至造成死亡,栓塞发生后,受累肢体可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引起严重的代谢障碍,表现为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肾衰竭。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展到股青肿还会伴有全下肢明显肿胀,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将极度肿胀。而主动脉缩窄症状较重者,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气促、心悸、面部潮红等高血压症状。
足背动脉受损后可引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而影响足背动脉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低密度脂蛋白被动脉壁细胞氧化修饰后,具有促进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因而可能会损伤足背动脉。目前认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因子。
由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蛋白易渗入内膜,单核细胞和血小板黏附并迁入内膜,中膜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从而促进足背动脉疾病的发生。
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由于癌细胞释放出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等,致出现多发性、反复发作的血栓性游走性脉管炎或非细菌性血栓性内膜炎。黏液癌细胞释出的黏液含半胱氨酸蛋白酶,能直接激活X因子,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如V、Ⅶ、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也常升高,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所以易导致出现下肢动脉及足背动脉异常。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导致大失血时,血液浓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会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使其粘性增加,所以易于发生粘集而形成足背动脉血栓。
吸烟可使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造成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另外烟草中的烟碱能使血管收缩,也易诱发动脉炎性疾病。
足背动脉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全身症状和足背动脉搏动自测,具体如下:
如果出现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冷感、苍白、疼痛,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甚至出现感觉异常及肌萎缩等症状,或者上肢和下肢血压差异明显,则提示可能是下肢动脉病变或者其他大动脉病变,累及足背动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
如果发现踝关节的前方,内、外踝前方连线的中点、长伸肌腱的外侧无法触及动脉搏动,或者左右脚的动脉搏动强度不一致,提示可能出现了足背动脉异常,应及时就诊。
足背动脉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两大类。
视诊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肢体皮肤颜色异常,以及步态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等异常情况,若有,则记录间歇性跛行时间与距离。
触诊或者脉搏计描记波形,主要检查足背动脉的脉搏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动脉壁弹性、强弱和波形变化。检查时需要注意左右两侧足部的脉搏情况对比,正常人两侧脉搏差异很小,不易察觉。某些疾病或单侧肢体患有血栓时,两侧脉搏明显不同。另外,触诊还需要检查患者的患侧皮肤是否存在皮温低的异常症状。
主要听是否存在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对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作用,因此听诊中不应忽视。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两侧,中部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后者则搏动减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动。
平卧后抬高患肢45°,一段时间后观察足部颜色变化,若足部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为阳性,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主要用于辅助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X线片可以直观心脏外形、大小,若有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峡部凹陷,提示可能存在主动脉缩窄。
可检查足背动脉的管壁是否存在炎性水肿信号。
可以实时动态显示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运动状况,对足背动脉和下肢动脉血流以及心脏功能等进行定量分析。
可显示足背动脉管径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程度、测量血流储备分数。
可显示足背动脉内血流的方向、范围、速度、性质、压力阶差及有无异常通道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