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ID:14590 / 打印

本文目录

1 【炙甘草汤组成】2 【炙甘草汤方歌】3 【炙甘草汤方解】4 【炙甘草汤主治】5 【炙甘草汤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炙甘草汤的论述7.1 适用病证7.2 主证病机分析7.3 主治证候7.4 功用7.5 方解7.6 运用7.6.1 辨证要点7.6.2 随证加减8 附方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8.1 组成8.2 功用8.3 主治【炙甘草汤组成】

炙甘草12g 生姜9g 桂枝9g 人参6g 生地黄50g 阿胶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10枚

【炙甘草汤方歌】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炙甘草汤方解】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运用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应用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禁忌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炙甘草汤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炙甘草汤医案】

患者,王某,女,18岁,2006年6月15日就诊。主诉: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半年余,症状逐渐加重。诊见:心前区闷痛,吸气尤甚,神疲乏力,头昏,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辨证为气阴两虚、心气不足。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复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5g,人参10g,黄芪20g,生地黄15g,桂枝10g,麦冬15g,阿胶10g,麻仁15g,丹参10g,当归12g,赤芍20g,生姜3片,大枣5枚,七剂,水煎服。二诊:心慌、胸闷明显减轻,早搏7次/分钟,仍感乏力、气短,脉结代。续服上方10剂。三诊:心慌、胸闷、气短消失,心律整齐,未闻及早搏。嘱继服上药半月巩固疗效,后复查心电图已正常。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医案分析】

患者“心慌.....气短、乏力....头昏,舌质淡,苔薄白”,是心气虚。“胸闷....心前区闷痛,吸气尤甚”,气滞。但不知为什么,很多心气虚的人都同时兼胸闷,可能是心肺关系异常、心病及肺的前兆。“脉结代”,脉气不能接续,可能是气血不足以盈脉,也可能是邪气遏阻致气血不畅。此处无它症,看来是气血不足所致。或问,“舌淡”既可能是气虚,也可能是血虚或气血两虚,还有其他证据证明心气虚还兼有血虚吗?若是我们自己看病,为了进一步确认,自然还要看唇、龈、甲、下眼睑。本案中,只能是排除法,因为仅气虚者不会出现脉时停时续,就比如河水,仅因落差小的时候(河流就像血脉,不过它的推动力——气来自于势差)只会存在流速变慢的问题,不会因此而时时断流。只有在缺水时,或水被堵住、又时不时能冲开一下时,才会有水流时断时续的情况。所以本案是个气血不足的“脉结代,心动悸”,正是仲景的炙甘草汤。可再加理气宽胸的薤白、瓜蒌壳等以治标。

作者用炙甘草汤,加黄芪助益气,当归、丹参、赤芍助养血活血。7剂而症状明显开始缓解,又10剂症状消失。因虚证难补,又续服半月以巩固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并未加理气宽胸药,治疗后胸闷也消失了(虽然慢一点),可见胸闷确实是心气虚的伴随,是心气推动无力继而使宗气不畅的结果。

名老中医岳美中曾说过,炙甘草汤中以炙甘草为名,当以炙甘草为主药,按现代用药计量当用12g方可有效(笔者注:其实用30g取效的也常见),方中生地现代用量则应为48g。他还说:“阴药非重量,则仓猝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换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但有人说,生地用至30g以上,常有腹泻之虞,若先煎30分钟,或加入山楂同煎,则可收心律复而无腹泻的效果,供同学们参考。

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论曰:“余用此方,无虑百数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证以心动悸为主。若见脉结代,则其证为重,宜加重药量。否则,但觉头眩者为轻,投之更效。推其所以心动悸之理,血液不足故也。故其脉必细小异常。妇女患此证之甚者,且常影响及于经事......及服本汤,则心血渐足,动悸亦安,头眩除,经事调,虚汗止,脉象复,其功无穷。盖本方有七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生地至少当用六钱,桂枝至少也须钱半,方有效力。若疑生地为厚腻,桂枝为大热,因而不敢重用,斯不足与谈经方也。”又说:“按本汤证脉象数者居多,甚在百至以上。迟者较少,甚在六十至以下。服本汤之后,其数者将减缓,其缓者将增速,悉渐近于标准之数。盖过犹不及,本汤能削其过而益其不及,药力伟矣。”与岳老的说法有相似之处,又互为补充。均有利于同学们对本方运用要点的掌握。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炙甘草汤的论述

炙甘草汤 《伤寒论》 一类方

就一个一类方,其余的是三类方,自学内容。

适用病证

气血两虚证。

我前面讲过,严格的讲,归脾汤证也有气血两虚特点。通过益气生血,益气补血。益气和补血结合治疗。以炙甘草汤做为一个代表。炙甘草汤在《伤寒论》是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它反映的阳气阴血都不足,病位核心在心。分类上,放在气血两虚也有,也有的把它放在阴阳两虚,但是比较多的看法认为是气阴两虚。在这里这个不统一情况,放在气血两虚。

主证病机分析心肺两虚
气血不足心心虚不能养心盈脉心动悸
脉结代气虚不能行血鼓脉肺气虚肺弱不用肺痿阴血不足,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心、肺这两个系统的气阴、气血两虚,因为对肺来讲,一般叫阴虚,不叫血虚。因为肺脏,肺朝百脉,百脉朝会于肺,一般不提这个血虚。

心,主要是心的阳气不足,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涵养心体,所以它阳气不足不能温通,它脉结代,有间歇。阴血不足,不能涵养心体呢,心动悸。这里用两个临床表现,来概括这种气血两虚,概括阴阳两方面。阴血阳气不足的状况。所以脉结代、心动悸反应了阳气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濡养,不能濡养心体,不能温通血脉了。(所以教材主治的第一条,用于心,脉结代、心动悸。)

第二条,肺痿。它以一种咳吐涎沫,往往胸闷不舒,有这种特点。中医一个病叫肺痿,现代没有对应的病。实际上是一组症状。肺痿有虚寒型的,有阴虚型的。以虚居多,在这里就说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血不足。造成有一定的虚火灼肺。属于虚火灼肺,肺热叶焦,形成肺痿。

主治第二项讲的是肺萎,仍然是有阳气阴血不足,造成了肺叶枯萎,当然这里阴不足的成份可以说多一些,做为肺萎在这个证型当中,它和甘草干姜汤治疗的肺萎不同,甘草干姜汤也可以治疗肺萎,但是它是属于虚寒为主的,寒重,这个肺中阴液不足,这个肺萎,所以有一定虚火,这是炙甘草汤的主治证候。病机是一种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主治证候阳气、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证。
症见:(主症)脉结代,心动悸;(兼症)虚羸少气,气短气虚,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说明阴血不足。虚痨肺萎,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肺萎这一类,阴阳都不足,特别阴津缺乏,干咳无痰,即使咳吐涎沫量也很少,跟虚寒肺萎不同。由于阴血不足,形瘦兼有气虚,短气,所以可以发生自汗、盗汗,气阴不足。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有反应一定的虚热现象。所以有的也把它归结到虚热肺萎。但是这种虚热,阴伤,它是带也阳气也不足,不能温化。和麦门冬汤这一类,比较典型的阴虚肺萎不同,麦门冬汤也可以治疗肺阴不足的虚热肺萎证。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君生地黄养阴臣炙甘草调和阴阳人参阳大枣阳阿胶阴麦冬阴佐桂枝阳生姜阳使清酒布散药力

炙甘草汤体现了阴阳两组药物,实际上这个方阴阳双补,还是从桂枝汤,阴阳双向调节这个思路来的。桂枝汤这个思路反映在仲景方里,涉及到很多脏器。我们前面讲到小建中,当归四逆,和这个炙甘草,都有这个特点。

炙甘草汤里,君药,因为历史上对君药的认识,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地黄是君药,它的原因,它阴血不足,不能涵养,而全方,也是养阴力量较强,地黄用一斤,用量最大。依照力大者为君这个观点,上一版的规划教材,六版教材,它坚持要用地黄为君。也有好多老师意见还是炙甘草为君。历来也对炙甘草为君的一个解释,也合理。现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我们李飞老师主编,它是炙甘草为君。所以这个君药,历来有两种看法,古籍方论里面也是两种看法,以炙甘草为君的道理

炙甘草的用量,四两,在仲景用量上是最大的。炙甘草在这里,不仅配人参,桂枝,合起来清肝化阳,增强人参益气作用。而且炙甘草量大,在这里缓悸作用比较强,甘缓,说炙甘草能针对心动悸,缓悸。名称叫炙甘草汤。

张仲景的方子命名,很多方是用药物命名的。大多数都是在方中占重要地位的,很大一部份都是做为君药的。以药物命名不作君药有没有呢?也有。不是作为君药地位,或者它主要发挥这个全方功效的这个药,功效作为主要地位的,也有。那是个特殊情况,比如说,十枣汤,对吧?十枣汤里边,当然你要说大枣的用量,十枚大枣,他提出来还要肥大枣,他强调大枣的量要大,因为其它大枣没强调肥大枣,虽然有十二枚的,但没有这方里的大的要求。十枚强调大的。但十枣汤里的大枣,主要有两个意思:

这个大枣汤送服的是甘遂、芫花、大蓟的散剂,那是能够保证减缓毒副作用,减缓胃肠的刺激第二个,避免误用甘草,因为涉及十八反,所以把它提升做方名。你就不会随手写个甘草上去。

后来人们在观察当中,就是拿白开水送服,跟大枣送服,服用以后感受差别很大。对胃肠的刺激来说,用大枣可以缓和这个。这个方里,用炙甘草命名,说明非常重视炙甘草,而这个炙甘草的意义

它可以缓悸,大剂量在这里缓和心动悸,下面的药物完全是两队,阴阳两组人马,炙甘草在这里调和阴阳两组。

所以从用量上,从方名上,从它的作用上,炙甘草应该作为君药。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后面的药物,分成两组,也并不必要这样细分,这两组是

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偏重于温补阳气的。补气,由于桂枝带有一些温补、温通的特点。桂枝温通血脉,人参可以补气,和炙甘草相配,甘温补气,补充心气不足。或者肺胃气阴两伤当中,补充肺气虚损一方面,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也是补气方里带有调和作用的,增加补益的作用。所以生姜、桂枝、甘草,这个系列配伍,辛甘化阳。地黄、麻仁、阿胶、麦冬。这四味基本上都是阴柔之品。常用的补血养阴的药。相当于在桂枝汤里的一组,芍药的地位。那这个方为什么不用芍药,把芍药去掉呢?那考虑到胸满,病在胸中,心动悸,不宜用芍药酸敛。所以仲景遇到脉促胸满,胸满去芍药,他有对芍药这个用法。后来这个方变成复脉汤,到温病用的时候,加减复脉汤,那它阳药的一组去掉,它不涉及到心动悸,不涉及到心动气机郁滞的问题,那它就把芍药加回去了。所以生地、麻仁、麦冬、阿胶,体现了一个阴药,益阴养血,有滋阴养血作用。

这样两组,八个药,一阴,一阳,由甘草把它调和起来。这个形成阴阳双补,气血兼顾。这是这个方的基本结构。后来温病学派的利用这个方,用它来养阴为主的时候,那它的阳药就去掉了。然后加芍药,增加益阴养血作用。加减复脉汤。以后阴不足,更厉害,阴虚动风,三甲复脉汤这些系列就出来了。因为这个演化过程,《温病学》要讨论的。所以看出从仲景这种阴阳双向调节思想,这个方也是一个例子。从张仲景用,他主要开始是用于心的阴阳气血不足。

这里用点清酒,是为了药力布散,有助于药力布散,可以把它看成使药。药力较快的布散,能够促进血行,有助于使全方补力比较大。从温补角度来说,这种力量较大,不至于补而壅滞。这个用酒,人们也说,其中有地黄,有麦冬,地黄麦冬得酒良,有的炮制,或者加工要用酒,或者方里配酒,体现出历来用酒和地黄、麦冬同用,能够更好的使这两个药发挥作用。实际上也能使它们既能发挥作用,减少滋腻的特点。

运用辨证要点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

也是用于心律不齐,由于期前收缩,这在临床上有确实的效果。不但报导多,平时遇到这一类,病程较长,体质偏虚,像心血瘀阻这类证像,没有典型这类证像的,用这个呢,可以说是对于这种期前收缩,心律不齐,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所以有些过去经常有发生的,由于心神经官能症经常发生,吃了这个以后,后来长期,隔一段时间都要吃一点,直到现在,像在整体辨证基础上,用这个方来调整,针对心律不齐的,包括在海外病人,现在有些长期,经常隔几天吃一付,吃炙甘草汤控制心律方面,针对所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疗效很好的。

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这是反应一种基本的气阴不足的,一个使用根据。

随证加减

加酸枣仁、柏子仁可增强养心安神心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定悸,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
阴虚而内热较甚者,易人参为西洋参或南沙参,减去桂、姜、酒,酌加知母、黄柏。

心神不安有虚有实,虚证多用养心安神定悸,实证要结合重镇安神定悸。酸枣仁、柏子仁常用来治疗心动悸当中,属于虚证,心血不足不能涵养的。龙齿、磁石这一类,它属于重镇安神定悸的。这类药不适合久服。

心气虚为主,这阴阳两组药调整当中,偏重于心气不足,那可以炙甘草重用。本来这个方里,炙甘草就在仲景习惯用量当中,已经是偏大剂量,除这个方以外,原书用量,好像我记得没有超过四两的。可以适当加大这些补气药。譬如方里的人参、甘草。偏于一般这种心律不齐的,用炙甘草加味,配黄耆较少,因为心胸当中,比如气机郁滞,用起来较少,多用人参、甘草这一类。

偏于阴血虚的,那就是说比如脉虚数,阴血不足,有一类虚热现象,生地、麦冬加重。心阳偏虚,阳气不足,反映出手足不温,易冷,有这类特点,偏阳气不足,可以加肉桂、附子。阴虚内热比较重,有虚火的,人参可以改为西洋参。但作为肺萎证这一类,也可以用沙参。要减去阳药的一组。虚热较重,形成火旺的,加黄柏、知母这一类,滋阴降火。

这是根据心的阴阳不足,或者肺的气阴两伤,不同状况的精气调整。后世由这个炙甘草汤调整出来的方很多。除了温病学派以外,其它的调整也还是较多的。

附方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组成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麦冬五钱阿胶三钱麻仁三钱功用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实际上就是把一组阳药去掉了。芍药恢复进来。把阴阳双向调节,去掉阳药,成了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方。这和温热病伤阴耗气,而是伤阴为主的,保胃气存精液,这个思想。

主治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受足心热甚至于手足背者。

加减复脉汤变成温病里边用的一个基础方。这个气血双补我们用一个方作代表。一类方。

相关文章: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怔忡、气短心累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临床经验

炙甘草汤(复脉汤)组成配方,方歌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标签: 中药良方 中药方剂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图片大全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1-06-18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