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本文目录
1 【防风通圣散组成】2 【防风通圣散方歌】3 【防风通圣散方解】4 【防风通圣散主治】5 【防风通圣散医案】6 【医案分析】【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后)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酒大黄 芒硝(冲 )各5g 石膏(先) 黄芩 桔梗各10g 甘草20g 滑石(包)30g
【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防风通圣散方解】本证多由外感风寒,内有郁热所致,治疗以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为主。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当归、芍药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结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白术健脾而燥温。
配伍特点
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运用
本方用于风热郁结,气滞蕴滞证,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禁忌
本方汗、下之力峻猛,有损胎气,虚人及孕妇慎用。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荆芥、麻黄、防风疏风解表,使在皮肤的风热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黄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隐疹等。
【防风通圣散医案】患者,男,26 岁,4天前因衣着不慎而起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渴饮冷。在当地卫生所做各项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上感”。先后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双黄连、病毒唑及激素等药,每次虽汗出热退而复发热如故,体温常达39~40°C。第5天下午输液后发热不退、体温反而上升。刻下:发热微恶寒,无汗,头身痛,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口渴冷饮,腹胀,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数。详问病史,患者素来便秘,且已5天未大便。综合脉证:患者素体阳热偏盛,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属表里俱实之证。遂拟表里双解之方,以防风通圣散化裁:防风15g,麻黄10g,荆芥12g,连翘10g,桔梗8g,薄荷10g,白芍10g,黄芩10g,山栀10g,菊花10g,石膏30g,滑石30g,大黄15g(后下),芒硝15g(冲服),甘草10g,加生姜3片。1剂急煎服。服药2次后,于次日凌晨5时许大便1次量多,并汗出,当即查体温,热渐退(38.4 °C);二诊:发热减退,体温继降至37.4 °C,头痛、口渴、腹胀诸症减轻,气息平稳、口渴不甚、舌苔黄微腻。继原方去大黄、芒硝,加通草10g,继服2剂,发热退而未复作,诸症悉除,二便自调,舌脉正常。 (摘自《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医案分析】患者“发热微恶寒,无汗,头身痛”,为风寒之象。“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口渴冷饮,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数”,表邪入里化热明显,且实热已明显伤津。“腹胀,已5天未大便”,又兼阳明腑实。综合起来,表寒、里热、腑实,正是防风通圣散证。
作者用麻黄、荆芥、防风、生姜、薄荷、菊花、连翘解表,栀子、黄芩、滑石、石膏清里热,大黄、芒硝下腑实。另用白芍养已伤之阴、桔梗宣畅肺气有利肺卫表证的解除、甘草调和药性。全方病机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剂后诸症皆缓。考虑腑气已通,去大黄、芒硝;考虑苔微腻,加通草进一步利湿热。又2剂而诸症皆除。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