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苏×× 女 24岁,主证:“慢性肾炎尿毒症”已久,缠绵不愈,几经抢救病情仍不好转,故而约余往诊。证见面色淡黄薄白,头晕目眩,间有郁冒,爪甲无荣,四肢懈怠,多作麻木,胃纳甚少,不时呕逆,口干饮水,胸闷痞塞,小便不利,其溺淡黄,语音低沉,闭目懒言,咽中紧感,舌苔中里白腻,脉象沉而无力。
辨证:此系久病卧床气血俱虚,湿阻脾土,膀胱气化不行,清阳不升浊闭清窍,故眩晕间冒;湿浊下注气化失蒸,故小便不利;湿郁经络,气血失养,故四肢多作麻木;土不健运,胃失和降因而不时呕逆也。证属虚损为病,势显沉重。
治则:健运脾土,升清降浊,蒸化膀胱,调补气血,以利水道。
方药:川桂枝4.5克 野生参12克 土白术15克 淡泽泻9克 当归身12克 生麦芽30克 姜半夏6克 云茯苓12克 广砂仁(打)3克
按:上方系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加减而成。五苓散健脾运化,蒸化膀胱以行水利湿;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行水,温胃散饮;泽泻汤健脾燥湿,行水祛浊;辅以党参、当归补益气血,麦芽、砂仁益胃醒脾以充中气。
药后小便显多,诸证有减,精神好转,3剂服尽病情已趋缓和(非蛋白氮未治疗前为85.68毫摩尔/升,药后已降至42.84毫摩尔/升)。
此证久病气血俱虚,脾不健运,膀胱失化,正气大衰,故以健脾益气从中焦着手为主,是为扶正;湿浊阻遏升降失常,须以蒸化下焦膀胱通利水湿,是为祛邪。正虚甚于邪实,故重在补中,因之使病转危为安。
本例所用土白术系用伏龙肝(灶心土)炒制而成,有温脾降逆和胃之作用。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根茎供药用,性味甘苦微温,入脾胃二经,有健脾燥湿之功用。气味芳香而峻烈,采取后,晒干者,名生晒术,火烘者,名烘术。原药以水或米泔水浸透,切片,晒干者为生白术,健脾燥湿;麸炒者为炒白术,健脾养胃;炒焦者为焦白术,收敛止泻,又能止血;土炒者为土白术,善于温脾止呕。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为止吐药物,系灶底中心之焦黄土,久经火炼,坚硬如石,外赤中黄或紫赤色,又有以新红砖代替者亦可。性味辛温,入脾胃二经,有镇逆止呕,温中摄血之功用,如《金匮要略》之黄土汤,治脾不摄血的先便后血证即以此为主药,今多久煎澄清代水频饮,治疗中寒呕吐,很有效果。
虚劳是由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成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亦称虚损。凡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病久失养,积劳内伤,渐至元气亏耗,久虚不复,而表现为各种虚损证候者,都属于本病的范畴。此症与羸瘦、咳嗽、咯血、骨蒸、潮热、颧红、盗汗之肺痨病有所不同。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