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赵某,男,42岁,剑阁元山铁器社工人。初诊:1974年11月2日。自诉患痢疾已1周,经医治无效。初病发热恶寒,腹痛胀满,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不欲饮食。现夜热不眠,烦躁口渴,时有神志恍惚,腹及背部见10余处瘀斑。舌质深红、舌苔黄黑而燥,脉沉数。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
犀角粉6g 生地黄18g 白芍12g 牡丹皮12g 紫草9g
2剂。
二诊:热退神清,大便脓血已止,紫斑色泽变淡且无新生,里急后重大减。现仍口干时烦,舌质红、苔黄黑而燥,脉沉细而数。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5g 黄芩10g 白芍18g 阿胶(烊化)12g 鸡子黄(入药汁搅和内服)1枚
2剂。
三诊:渴止斑消,心烦及里急后重消除。脉转沉缓,舌质如常。嘱以绿豆粥善后。
按:热毒痢,古称疫痢,由感受暑热疫毒之邪直犯肠道所致,多发于夏秋之季,起病暴急,病势险重。证候以壮热烦渴、腹痛腹泻、下利脓血及里急后重为特点。治宜清热解毒为主。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营,而出现神昏抽搐者,又当清营凉血、开窍息风。若邪盛正伤,正虚邪陷,甚至气虚欲脱者,又当益气固脱。如夹有积滞阻塞肠道者,又须参用荡涤消导之法。
本案为疫毒壅于肠道,血络被伤,故首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消斑,继以养阴清热的黄连阿胶汤而收功。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