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牙痛的中医辨证论治:风寒阻络型牙痛的治疗方法

ID:15130 / 打印

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养于龈。足阳明胃经,络于上龈,手阳明大肠经,络于下龈。故牙痛多与肾、胃、大肠经有关。

齿根侵蚀者,俗称“虫牙”或“烂牙洞”,即龋齿,虽称虫牙,实则并非虫蛀,而是由于牙齿本身缺陷并积存食物残渣,细菌繁殖产酸对牙齿腐蚀的结果。关于“虫牙”之说,是形容牙齿腐蚀成洞,如同蛀虫钻洞一样,并非有什么牙虫,《冷庐医话》中记载:“江湖上女医有捉牙虫者,……其术皆伪”。历代文献中有治虫牙杀虫之方,不免掺以腹测。

牙痛又称“齿痛”,首见于《灵枢》:“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诸病源候论》有“牙痛候”和“齿痛候”,以及“牙齿虫候”、“齿龋注候”等详尽记载。

现代临床,按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可将本病概括分为以下九个证候类型。(一)风寒阻络;(二)少阳郁火;(三)阳明经风火;(四)大肠实热;(五)气虚牙痛;(六)肾经虚火;(七)肾经虚寒;(八)阳明瘀血阻络;(九)龋齿。至于“牙疳”、“齿槽风”等牙病,虽亦有牙痛症状,但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证候治疗   风寒阻络型牙痛的治疗方法

四诊摘要  牙痛发生在风寒感冒后,得热汤含漱之,其痛可缓,齿龈不肿,伴恶寒发热,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分析  《灵枢·五味论》曰:“齿者,骨之所终也”,皆由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若阳明络虚,风寒之邪侵袭,客于阳明络脉,经络闭阻不通,可产生牙痛。正如《诸病源候论》所云:“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若风寒客于经络,伤于骨髓,冷气入齿根则齿痛。”本书于“齿龋注候”中又曰:“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足太阳脉,有入于颊,遍于齿者,其经虚,风气客之,络搏齿间,与血气相乘,则龂肿。”(按龂即龈,俗称牙床)。《证治准绳》引刘宗厚的话说:“头面外冒风寒或口吸寒冷致牙疼者,皆外因也。”因系外因感冒风寒,风寒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脉并客于手阳明支脉,故除牙痛主证外,还兼有恶寒发热、脉浮紧等风寒在表之症状;风寒客表,肺气不宣则鼻塞;舌苔薄白亦主病邪在表。

亦有平素肠胃内蕴湿热,循手足阳明络脉上传于齿间,复感风寒,湿热被郁不得外达发为齿痛,此为外有表寒,内有湿热,属寒包火症。《古今医鉴》云:“牙痛之证,其人肠胃素有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

辨证要点:风寒牙痛主要特点为牙痛发生在风寒感冒之后,多齿龈不肿,伴有风寒表证,可同时兼有足太阳膀胱经气不舒之表现,症见项背强不适,头痛等,其发病季节多见于冬月。若肠胃内蕴湿热,外寒里热者,可有齿龈肿,舌苔黄厚等里热表现,但外寒束表,恶寒发热、鼻塞、项背不适等表证亦同时兼见,病情则不同于单纯的风寒牙痛。更不同于里热证之牙痛。临床,不可只看风寒外束,忽视里热存在;更不可只顾里热,而不顾表寒;应辨出外寒里热,才能正确诊断。

论治法则 温经散寒。

首选方剂 白芷汤。

方解:防风、荆芥辛温解散表寒;白芷散表寒而专入阳明止痛;薄荷味辛性凉,不温不寒,用于疏散表邪,配于辛温解表剂中,能助防风、荆芥散表寒;连翘清脾胃肠间郁热,石膏清胃热;赤芍活血消龈肿。本方用于脾胃郁热,外感风寒之牙痛。全方温经散表寒,兼清里热。

备用方剂 温风散。

方解:细辛升肾阳而散寒止痛,为本方主药,历代文献记载,单味服用不可过钱(3克),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但在治疗风寒牙痛时,若配以甘草,其用量可用至6~9克,无虑;白芷、藁本上行头面,祛风散寒止痛,与细辛相配,辛香升散,其通络散寒止牙痛之功效更佳;荜拨辛热,入手足阳明经,为治风寒牙痛圣品,内服外擦皆效;当归、川芎和血扶正,可助发散风寒之力,又防发散耗伤营血之弊;蜂房性味甘平,入足阳明胃经,力专祛风攻毒,消肿止痛,亦为治牙痛常用之品,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用之。本方用于风寒阻络,内无郁热者。

随症加减 兼头项强痛者,加葛根;表实无汗者加麻黄;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有汗表虚者,去荆芥、防风、藁本,加桂枝、白芍、生姜、红枣,调和营卫。

标签: 中药良方 中药方剂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图片大全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1-07-05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