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亲朋团聚、相会,不免要小酌一番。然而,随兴而为,酩酊大醉在亲朋好友面前失态,损害身体健康的事也时有发生。专家教您——
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殷商时代,酒就已经出现。古往今来,酒带给人们很多欢乐。但凡喜庆节日,饮酒助兴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庆祝方式。人们也很喜欢在洽谈公事时,通过饮酒增进彼此的感情。中医很早就发现酒能通血脉、行药势,不但用酒来炮制药物,更把酒作为方剂中常用之品。然而恣意狂饮或酗酒失度,则酒在体内变利为害,既伤阴,又伤阳。湿热之毒蕴蓄体内,侵害脏腑,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由此变生百病。
中药解酒 选择多多
近几年,中医中药在解酒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证实,解酒作用较确实的单味中药有人参、葛根、葛花、三七、茶籽、刺五加、牡蛎肉等。解酒成方包括醪立清口服液、酒仙胶囊、藿香正气汤(胶囊、丸、口服液)等。
一般我们将解酒药粗分为消酒食、解酒毒、止酒渴、除酒积等4大类。
消酒食:这一类多具健脾化湿、消食化痰等功效。如面曲、米曲、陈皮、青皮、杨梅、鸡内金、槟榔、砂仁等。适宜于酒后呕吐酒食、胃腹胀闷、头晕头痛等症。
解酒毒:这一类具有清热解酒毒之功。如水萍、白苣、生菜、甘草、茶菊等,适宜于酒后眩晕欲仆、多语或语言不清等症。
止烦渴:这一类药物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如乌梅、梨、柑、橙、柚、金橘、西瓜、甘蔗等。适宜于口渴欲饮、烦热燥动等症。
除酒积:这一类一般具有行气化积、消肿除胀之功。如葛花、雄黄、川芎、马鞭草、麝香等。适宜于胁肋胀闷、面目黄肿、腹部包块等症。
在众多具有解酒功效的药物和食物中,葛花、枳木具子两味药物因解酒作用突出,而受到大家的赞誉,被视为解酒药中的佼佼者。
葛花,味甘性凉,是一味解酒专药。自《名医别录》记载其具“消酒”功效以后,历代以此为解酒之专药而极少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滇南本草》谓葛花“解酒醒脾,……消热,解酒毒。”以葛花为主药的解酒方多不胜数。临床应用时,不论单用,还是复方,都能取得疗效。
另一味解酒专药枳木具子,能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可单味应用,亦可配伍葛花、绿豆煎汤饮服。王肯堂《证治准绳》云:“解酒毒无如枝矩子(枳木具子别名)之妙。”
醒酒解酒 中药妙方
为了帮助大家学会用中药解酒,缓解各种酒后的不适,笔者从古医书中选取了一些简便实用的方药,供大家选用。这些方药主要适用于急性轻中度酒精中毒,对于中毒较深,出现休克、昏睡等表现的,需要尽快就医。
醒酒方:主要适用于缓解酒后的种种不适。
神仙醒酒方(源自《万氏养生四要》):取葛花150克、赤小豆花90克、家葛根(澄粉)30克、白豆蔻去壳30克,研末,每次服用时取末约20到25克煎服。
葛花解酒汤(源自《滇南本草》):葛花、厚朴、神曲、藿香、麦芽、白芷、柴胡、枳壳各10克,用淡竹叶水煎服。烦热明显的,加栀子6克;胃寒较重的,加砂仁6克。
醒酒单方:葛花或葛根煎服,每次20克,不拘时候,酒解为度。柑皮洗净焙干,捣为散,每服散10克。或者取枳木具子12克(杵碎),葛花9克,水煎,待药液凉后服。
酒病治方:包括以消酒食、消痰湿、消酒毒、消酒积为主要作用的一系列方药。
橘皮醒酲汤(源自《饮膳正要》。酲,指喝醉了神志不清):香橙皮24克、陈皮24克、檀香8克、葛花12克、绿豆花12克、人参3克、白豆蔻仁3克、盐9克。水煎服,治疗酒醉不解,呕噫吞酸。
葛花解酲汤(源自《脾胃论》):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各15克,干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各6克,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茯苓各4.5克,木香1.5克,青皮(去瓤)1克。水煎服,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饮酒防醉方:此类方服之可增大人体对酒的耐受量。在不得不饮酒的场合,可以事先服用,减少醉酒。
饮酒令人不醉方(来自《备急千金要方》):葛花、小豆花各等份,共研为末,每次服5克。
益脾丸(来自《御药院方》):专助饮酒不醉,又益脾胃。葛花60克、小豆花30克、绿豆花15克、木香0.3克,上药研为细末,加白蜜制为丸,每次服用3克。
以上一些小方子供大家参考,方中的药物剂量是按照原方比例设定的,大家在使用时可以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加减,辩证施用。希望这些传统医药瑰宝能帮助大家减少醉酒。当然,要真正减少醉酒,避免损害身体健康,主要还需节制饮酒,牢记切莫贪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