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 具有温经散寒,挟瘀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主治冲任虚寒,寒凝瘀阻,虚中挟实之侯以温养气血 ,调补冲任。而宫寒不孕是妇科的多发病,正是由于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而至寒凝瘀阻胞宫而至不孕。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温经汤加味,辩证治疗宫寒不孕89 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9例,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2岁。病程1-2年的40例;病程3—5年的46例;5 年以上的3 例。原发性不孕的27 例 ,继发不孕的62 例。
2 治疗方法
温经汤加味。经前、经期小腹疼痛的主方加元胡;经行不畅的主方加穿山甲,王不留 ,丹参;月经不调的主方加醋炒香附,益母草;肝郁气滞的主方加郁金和少量柴胡 ;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在经前七—八天左右开始服药,经期停药,经后第三天接着服此疗程药。
3 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治愈的3例;两个疗程治愈的17 例;三—六个疗程治愈的40例;七—九个疗程治愈的19 例;十个月到一年左右治愈的5例;无效的5例。
4 病案举例:
(1) 杨雪 、女、35 岁、公务员、婚后五年,结婚前三个月口服过避孕药。三个月后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五年来一直不能受孕。曾口服过激素和中药至今未怀孕。于2003 年10月8日就诊,妇科检查 及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症候:面色晦暗伴有片状斑,性欲冷淡,月经错后,量少色暗瘀块多,腰酸膝软,小腹冷痛,小便清长,舌暗红,边有瘀点,苔白厚而腻,脉沉细。
诊断 :不孕症 。原发不孕,宫寒型。
治则:温经 散寒、活血化瘀、调补冲任。
治方 : 温 经汤加味,当归25克、川芎15 克、吴茱萸15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阿胶(烊化)7克、人参15克、炮干姜0克、制半夏10克、牡丹皮10克、杜仲 15克、枸杞子20克、菟丝子25克、覆盆子20克、炒艾叶10克、益母草15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按此方服用两个疗程后小腹冷痛明显好转;上方不变继服两个疗程,腰酸怕冷明显好转。又接着上方去丹皮加小茴香重用吴茱萸,继服三个疗程后小腹渐温,性欲强,经色淡红,无血块。上方继服两个疗程后,巩固疗效后,随访于2004年10月怀孕后生一女。
(2)李云华,女,31岁。2006年 3月16日 初诊。
患者婚后三年 ,同居未孕,月经14岁 初潮,经期错后 ,经行腰膝酸软 。小腹冷痛,量多色黯,有血块。痛甚时伴有呕吐,冷汗,头晕,四肢冷。经前数日乳房胀痛,烦躁。末次月经是1月23日。舌暗红 ,苔薄白,脉细略数。检查子宫略小 ,其余正常。配偶精液正常。
诊断:不孕症 。证属 气滞血瘀,宫寒型。
治则:活血化瘀 、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处方:当归 25克 川芎15克 吴茱萸15 克 香附10 克 益母草15 克 白芍15 克 丹参15 克 人参克15 阿胶(烊化)7 克 半夏12 克 熟地20 克 桂枝15 克 菟丝子15 克 桑寄生 20克 麦冬15克 甘草15 克 连服五剂 。经行小腹疼痛减轻 ,呕吐头晕减轻。上方不变继服5剂 。腰膝酸软 ,四肢冷明显减轻。后又在原方加小茴香,枸杞子,杜仲,元胡,重用吴茱萸 。继服 五剂小腹温,经色淡红,月经趋于正常。后又继服三剂以巩固疗效。2006年12月21日诊脉时已停经49日,脉证及辅助检查均证实早孕。于2007年9月21日分娩产一子,母子健康。
5 体会
妇女平素正气虚或经期,易受寒邪侵扰,以至冲任寒冷,胞宫寒冷,气血凝结,不能受孕。清·吴谦著《医宗金鉴》云:“不子之故者,冲任损伤也”。温经汤是由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人参、阿胶、桂枝、生姜、牡丹皮、甘草、麦冬、半夏、十二位药物组成。方中当归、 川芎、芍药、养血祛瘀,调理冲任;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暖宫;麦冬、阿胶、养血润燥;人参、生姜、半夏、甘草益气和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共奏祛瘀养血,调补冲任。纵观全方,具有温中寓养,温中寓通,气血双补,肝脾兼调之功用。因而对妇科宫寒不孕的治疗的确有可靠效果,是历代医家常用的重要经方。
本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作者:刑丹丹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