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道家医学,经数千年实践积累,秘方秘诀颇多,成为袓国医学宝库中之灿烂明珠,为民造福,世代相传,其理法方药,多为家传师授,为更好继承发扬道教医学遗产,这里将笔者多年来师授家传之部分方剂公诸于众。宋明以来,道教与武家进一步结合,修道与练武相表里,故道医自明清以来,尤长于伤科治疗,其方剂亦以伤科、外科为其特色,故这里汇集道医方剂,亦以伤科医方为主,兼及五官疾患及杂症。必须指出,这里所列方剂,均为长期实践证明效验显著,其方剂组成之特色,药物君臣佐使之作用,有心之读者可详审焉。
道医和中医治病从方法上,理论上基本相同,都是从整体出发,十分重视病人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把疾病看成是一个正、邪相搏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正气战胜了,疾病也就痊愈了;如果邪气战胜,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内经》提出了一个纲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是扶持正气的不足,泻是驱除邪气的侵害;补泻之中又有各种方法,本着虚就用补,实就用泻,若虚、实同时存在,医者就应根据具体情况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泻并用。
凡是从正面进行治疗,使用与病情相反性质的一种治法,不论补还是泻,这种方法均称为“正治"。凡是使用与病情性质相一致的治法则称为“反治〃。具体地说:正治法就是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症状呈现干燥的用滋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一般说反治的运用较少,实质上正治和反治的性质是一致的。在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前,了解病人的病因和症状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后人所创立的许多治疗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内经》作为根据并加以推广应用的。至于正治和反治的具体应用,在《内经》中已有比较详细的提示,特别是关于病因方面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实者散而泻之”;症状方面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慓悍者按而收之〃均为正治之法。至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者而寒之取之阳〃,则为反治。在道医方剂中,可以看到,正治反治均有运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补虚固本,驱毒疗疾之目的。
以后诸篇将介绍若干方剂之组成及运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