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摘要】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补阳还五汤的临床适应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总结出了补阳还五汤对于痹证、瘫证、痿证的治疗方法。结论 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对气虚血瘀表现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列在瘫痿之后的一张方剂。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川芎一钱、地龙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组成。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不禁和萎证,和苔白、脉缓等症[1]。陆九芝在《世补斋医书》中论述:“观其方用黄芪四两,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川芎、桃仁、红花各一钱,加地龙亦一钱,主治半身不遂,方以黄芪为君,当归为臣。若例以古法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倍于当归,则二钱之归宜君以一两之芪,若四两之芪即当以八钱之归。今则芪以二十倍与归矣,大约欲以还五成之亏,有必需乎四两之多者”。在原书中,将中风后遗症的病因归咎为“因虚致瘀”,执法应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方中重用黄芪,旨在取其大补脾胃至元气,气旺而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当归尾活血,既可祛瘀又不伤好血,为臣药[2]。而桃仁、赤芍、川芎、红花有助归尾活血化瘀之效,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诸药联合,益气通络,活血化瘀[3]。能够笔者在临床中依其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取得较好效果。今将临床主要用于痹证、瘫证、痿证的治疗作一介绍。
1气血虚痹
痹证日久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尤甚。或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少华,心跳乏力,气短,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谈自稍暗,苔白或无苔,脉象濡弱或细微。治疗时用补阳还五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处方;黄芪5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20g,桂技15g,赤白芍各15g,生美三片,大枣5枚,水煎服,1日2次。
2胸痹
症见心胸隐痛,痛有定处。心悸且慌,倦怠,气短,乏力,易汗,动则加重,舌谈稍暗,苔薄白而润,脉虚缓。证属心气虚、心血瘀阻,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效果很好。病例:仲××,心前区痛,胸闷气短,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易汗,动则症状加重,有时不能坚持上班工作,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脉缓弱,舌质淡稍暗。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70g,地龙1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灵脂15g,蒲黄10g,党参100g,甘草20g,五味子20g,薤白10g,水煎服,1日2次,10剂病愈。
3中风(瘫证)
脑血栓形成,初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血压不高,舌质谈暗,脉缓弦,属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100g,地龙15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10g,当归20g,赤芍15g.鸡血藤50g,地鳖虫15g,水煎服.l日2次。如有血压偏高可加入钓藤、稀莶草。
4颜面神经麻痹
症见口限歪斜,脉虚.底气虚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地龙10g,当归15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蜈蚣1条,全蝎2g,白附子10g,防风20g,水煎服,1日2次。
5下肢静脉曲张
症见下肢静脉迂回盘绕如曲蛇,自感沉重,夜轻日重,活动后症状加重,舌质谈暗,脉缓弱,病属气虚血瘀。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病例:庞×,两下肢静脉迂回盘绕,色青稍紫,小腿沉重,活动后症状加重,脉缓弱,舌淡暗,处方:黄芪70g,当归20g,地龙10g,红花20g.桃仁20g,川芎10g,党参50g.牛膝5g,升麻10g,赤芍15g,水煎服,1日2次。服药二十余剂后,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改用血府逐瘀丸和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6痿证
症见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舌质谈暗,苔薄白润,脉缓弱。证属元气亏损,血络瘀阻。处方:黄芪50g,党参50g.桃仁15g,红花10g,地龙10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0g,地鳖虫10g,水煎服,l日2次
7脑震荡后遗症[4]
头晕,头痛,周身无力,倦意,舌质谈暗或有瘀斑,舌薄苔白,脉缓弱,证属气虚血瘀络阻。处方:黄芪50g,地龙10g,红花15g,桃仁15g.川芎15g,赤芍15g,党参30g.地鳖虫10g.全蝎2g.细辛3g.钓藤10g,水煎服,1日2次。
8软组织挫伤或骨折[5]
病人周身无力,气短,倦怠,舌质淡红,脉缓弱.属血瘀气虚。处方:黄芪50g,桃仁20g,红花20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20g,乳香、没药各10g,地鳖虫10g,水煎服,1日2次。
总之,在临床上凡症见气虚血瘀表现者均可选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进行治疗。方中药味用量笔者体会如下:
1.方中黄芪约50g,意寓补气为主,气足以行血,其余化瘀通络药用量很轻,约3.5g至8g意在辅以疏通瘀血;
2.用量视病情而定,气虚严重者加重黄芪用量,血瘀甚者加大化瘀通络药量[6]。黄芪最大用至100g,补气效果显著,最少30g。如嫌补气力小,应加党参50至100g辅助之,活血化瘀药以桃仁、红花、当归为主,酌加地鳖虫、水蛭等药。
【参考文献】
[1]孔凡涵,姬峰.从补阳还五汤看辨证论治的重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1):284-285.
[2]王欢,唐于平,郭建明,丁安伟,李伟霞,姜玮,段金廒.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02):238-240.
[3]刘会艳.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219-220.
[4]陈汉平,黄佩珊.脑震荡后遗症方治疗脑震荡后遗症9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07):193.
[5]曲贵军.中医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9):158-159.
[6]徐君霞.通腑化痰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03):328.
作者简介:刘文,男,大学文化。陕西省富平县人,一九六二年三月生,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华创新医学会优秀专家,富平县美元中心医院主治中医师,擅长就诊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等。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摘 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118例中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4.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9.13±4.14)和(12.87±5.2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33±6.23) 和(15.15±6.87)(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脉能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急症,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以生黄芪为君药,能大补元气,使得脉络通畅;当归有活血祛瘀而不伤血之功用,赤芍、川芎、地龙也能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1]。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风患者118例,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者;年龄35~80岁;发病在72h之内;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和不能合作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影响功能恢复的骨关节病者;周围神经病变致肢体瘫痪者;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其中男70例,女48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33±3.12)岁;病程最短6h,最长70h,平均为(34.02±6.13)h;发病部位:基底节区70例,脑叶40例,小脑5例,脑干3例;合并疾病:高血压21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合并疾病与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采用降脂(立普妥10mg/日)、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100mg/日)、改善脑血流循环(尼莫地平20mg/日)、改善脑细胞及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10mg/日)等治疗,同时给予对症降血压、血糖与改善冠心病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方:黄芪60克、当归6克、赤芍5克、桃仁3克、红花3克、川芎3克、地龙3克,由我院药剂科统一制备提供,水煎剂为100ml/包,适当加热后口服。两组治疗周期都为4周。
1.3 评价标准
①疗效判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分为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与无效四个级别,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有效。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在治疗前后选择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判定,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4.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4.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中风的保守治疗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重大意义,当时常规西医治疗很难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也容易复发,对于机体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医认为痰热瘀互阻是卒中的主要病理机制,气虚致瘀为发病之本,瘀、水互结于脑脉,影响气机的调畅,又进一步加重瘀血,在治疗上需要益气活血化瘀,并辅以活血利水。补阳还五汤组方中,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气固表等功用,其主要提取物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当归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等功效,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等作用,能发挥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赤芍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等功效,具有抗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等作用[2]。而川芎能显著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药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黏状态,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对抗氧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3]。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9.13±4.14)和(12.87±5.21)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33±6.23)分和(15.15±6.87) 分(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补阳还五汤的应用能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总之,补阳还五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脉能有效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6(15):831-832.
[2]李波,左俊岭,沈晓明.益元通络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12,44(6):21-22.
[3]李坤买.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及后遗症4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14(8):100-101.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