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组成】川芎 薄荷 荆芥各12g 羌活 白芷 炙甘草各6g 细辛3g 防风4.5g
【主治】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病案】吴某,女,43岁,农民。阵发性左侧痉挛性头痛并牵涉肩颈4年余,每年必发。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先后服用中西药无明显效果,1995年11月20日,因复发加重3天来诊。刻诊:神倦,面色晦暗,舌质红,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数。自诉每天发作10余次,每次疼痛持续10余秒至1分钟,每于劳累及遇寒而复发加重。诊为偏头痛,辨证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脉络瘀阻,治以疏肝解郁、通络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和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白芍30g,郁金15g,川楝子10g,川芎30g,僵蚕15g,白芷20g,黄芩10g,薄荷10g,黄芪30g,葛根30g,仙鹤草30g,甘草5g,每日1剂。服3剂后诸症改善不明显,思为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每剂加蜈蚣2-3条以入络祛瘀直达病所,连服4剂后每天仅发作2~3次,疼痛持续在数秒内。效不更方,继服4剂以祛余邪,治疗近1个月后,头痛已止,精神好转,面色红润,追踪1年余未再复发。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分析】患者头痛部位在左侧,为少阳经循行部位,考虑为少阳经头痛。偏头痛有明显自然界诱因者多为外感风邪所致,但该患者还有“面色晦暗,边尖有瘀点”等瘀血表现,结合其发病诱因“每于劳累及遇寒而复发加重”,遇寒加重,其机理可能是由于寒性凝滞,瘀血加重而致头痛复发加重也。此偏头痛为风寒袭于经络,而非肝气、肝火之疾;至于劳累复发加重,可能是由于患者病程已达4年,久病必虚,故有轻度气虚,而劳累后会耗伤正气,故而发病。“神倦”也提示了气虚。故总结其病机,除了风寒之邪之外,还有血瘀及轻度气虚证。
故其治疗,除了疏散外风外,还应行气活血,并适当补气。方选“川芎茶调散和柴胡疏肝散加减”其中以川芎茶调散疏散外风,方中川芎为诸头痛要药,且行气活血,对于此证患者,再适合不过;以薄荷、白芷疏散外风,甘草合黄芪、仙鹤草以益气扶正以治气虚;考虑该患者正气已虚,散风之药不宜多用,且头痛不在阳明经、太阳经,故去荆芥、羌活、细辛、防风等辛散之品以防伤正。加用柴胡(少阳头痛要药)、郁金、川楝子行气以助活血;葛根、白芍散邪和滋阴养血(防辛散太过?);黄芩此处作用不详。僵蚕入络搜风。虽辨证准确,但久病入络,通络之品非虫类药不能奏效,故开始疗效不显,而在加入蜈蚣通络之后,疗效明显提高(蜈蚣为三叉神经痛特效药),最终“头痛已止,精神好转,面色红润,追踪1年余未再复发”。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