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主治:臌胀。
处方:丹参4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当归各10克,赤芍15克,田七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分类型按上方加减服药。
①寒湿中阻型:此型兼证:面目、下肢浮肿,小便少、大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迟缓。治则为疏通气血,温脾利水。初用丹参黄芪汤加干姜、制附子、大腹皮、肉桂等,待腹水消退十之八九,改用丹参黄芪汤加淮山药以巩固疗效。
②湿热内蕴型:此型兼证:烦热,口渴或渴不欲饮,面目发黄,小便黄赤,大便溏泻或秘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则为清热除湿,疏通气血,初用丹参黄芪汤加茵陈、川黄连、栀子、大黄、大腹皮、车前子、枳实等,待黄染消退,改用丹参黄芪汤加小剂量川连或栀子以巩固疗效。
③瘀血阻络型:此型兼证:胸胁刺痛,或胸背四肢可见红点、血痣,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涩。治则宜活血祛瘀,健脾利水。初用丹参黄芪汤加甲珠、川芎、枳实、大黄、大腹皮等,待腹水消退后,继服丹参黄芪汤以图巩固。
④肾阴亏虚型:此型兼证:心烦、耳鸣、失眠、多梦,舌红绛,脉细数或弦细。治则宜滋养肝肾,健脾利水,初用丹参黄芪汤加熟地、枸杞、枣皮、何首乌、大腹皮、泽泻等,待诸症减之六七,改用丹参黄芪汤加枣皮、首乌等以巩固疗效。
疗效:34例中,痊愈(腹大、饮食、精神如常人,面色转红润)21例;明显好转(腹大基本如常人)13例。A/G比值完全正常者32例,接近正常者2例;18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6例转阴,7例未复查,5例仍为阳性。
按语:臌胀病名,最早见之于《内经》,《灵枢·水胀》篇云:“臌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以后历代医书亦有“水胀”、“单腹胀”、“血鼓”、“蛊胀”、“蜘蛛蛊”等记载。多见于现代医学各种肝病、结核性腹膜炎及腹内肿块等疾病而并发的腹水症。本组收治之臌胀,其主要病机多为肝病久治未愈或肝病失治、误治而致肝病传脾,肝强脾弱,肝脾俱病。肝气郁结,气血凝聚,则隧道不通;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则阻滞气机。其中之关键主要是肝脾功能障碍而致脉络壅塞。对于气滞血瘀的治疗,历代医家认为,血气壅塞宜散,气血不足宜补。本组病例,皆为久病未愈,正虚邪实,本虚标实,故治宜标本同治,消补结合。笔者自拟之丹参黄芪汤中重用丹参,辅以当归、赤芍、田七等品,意在活血祛瘀,主攻肝脾脉络壅塞;重用黄芪,旨在补益气血,使之消中有补,消补结合,无伤正气;辅以四君健脾利水,以培后天之本。以上为治病求本之法,如标实甚者,再据证酌加清热、利水、宽中理气之品,以达标本同治之目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