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ID:18357 / 打印

眩晕频作防中风,肝阳偏亢要注重。生活规律调情志,镇肝熄风可收功。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眩晕。轻者转瞬即逝,闭目即止。重者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甚则导至晕厥。

眩晕发生的原因很多,与肝、肾、心、脑、冲任脉的阴阳盛衰的关系最大。多数为虚症。《内经》认为:“精虚则眩”,“肾虚则头重身摇”,“脑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此外,还有“无痰不眩”,“无火不晕”之说,等等。

眩晕与中风,属中医分类学上的风门。中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眩晕是其主要特征。常见头痛、失眠、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就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肝风内动的表现。中风与肝风同属肝风内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肝风病轻,中风病重。肝风可出现头痛眩晕、肢麻、失眠等症;中风主要特点是发病急骤,突然晕倒,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偏瘫的严重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眩晕的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结果。这个过程可以从中风病例的病史中得到验证。朱丹溪曾经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的论点,提示眩晕是中风的先兆,中风是眩晕的后果。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且有随人们寿命的延长而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当前防治老年病的一项重要课题。古人早已认识到眩晕是中风的先兆,这点非常重要,表明中风可以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注意和治疗眩晕。这是祖国医学从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当积极继承并加以发扬。

既然要早期注意和治疗眩晕,就应了解眩晕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阴虚阳亢,内热生风,风水犯上,心乱神昏,甚至晕倒。

(二)气虚血弱,肾元不固,经脉郁阻,虚阳内动,重者挟痰、挟火,心神受扰,发为眩晕。

(三)七情刺激,恼怒伤肝,肝阳暴张,引动心火,致使气血逆乱,上犯清窍。

(四)高梁厚味,久而湿郁生痰,痰湿化热,火旺犯上。

以上几种类型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而其根本机理,归纳起来,不外肝肾阴虚,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症结所在。《景岳全书》说的明白:“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馈。”叶天士在《临症指南》中说:“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失所养,故肝阳偏亢。”进一步阐明了眩晕的机理。

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指出:“平人手指麻术,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清志。”这对防治眩晕,减少中风发病率,至关重耍。故防治措施,首先要从生活规律,思想情绪,限制饮食,戒绝烟酒等方面着手,避免生活无节制,气血耗损,阴阳失调,进一步出现“卒然仆倒”的中风严重证候。因此,必须把预防放在首要位置。

眩晕的辨证,须分清标本虚实。本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有风火痰之别。治疗原则,本虚者应滋阴填精,补益气血;标实者应熄风潜阳,除湿涤痰;虚实挟杂者,或养阴平肝清热,或健脾和中豁痰。

临床见证,肝阳偏亢者,眩晕时作,情绪易于激动,耳鸣,口苦,多梦少寐,面时潮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可用天麻钩藤饮为主治疗,以熄风潜阳,滋养肝肾。

肾阴虚者,眩晕头空,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眠差,遗精,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为主,以滋补肾阴。

心脾两虚者,眩晕神衰,心悸,面色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用归脾汤为主,以补益心脾。

痰浊中阻者,眩晕阵作,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弦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以祛痰化浊。

张锡纯主张用镇肝熄风汤作为治疗本病的主方。他认为眩晕是由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强调要区别于外风,反对用祛风药发表,不然,将使脏腑之血随发表之药上升,造成脑充血而不可救药。作者在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按照镇肝熄风汤意,化裁应用,每可获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张氏见解颇有独到之处,为治疗肝风眩晕提供了良好范例。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标签: 中药良方 中药方剂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图片大全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1-11-22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