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的根。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
1.散风解表
用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常与荆芥同用。风寒或风湿表证,常配伍羌活、独活、藁本、前胡等,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与薄荷、银花、连翘等配伍。若与黄芪、白术同用,更能扶正祛邪,用治卫气不足,肌表不固,复感风邪者,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祛风止痒
用于风邪所致多种皮肤瘙痒病,风寒所致者,配伍麻黄、白芷、苍耳子等,如消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风热所致者,配薄荷、蝉蜕、白僵蚕等;湿热所致者,配土茯苓、白鲜皮等。
3.胜湿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肢节疼痛,常与羌活、秦艽、川芎等同用,如蠲痹汤(《百一选方》)。
4.祛风止痉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抽搐痉挛,常与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同用,如玉真散(《本事方》)。
此外,还有止泻、止血作用,如痛泻要方(《景岳全书》)治疗肝旺脾虚所致腹痛泄泻;槐角丸(《丹溪心法》)治疗痔疮便血等都有防风。
现代常用于伤风感冒、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等。
药理作用
含有挥发油、甘露醇、多糖、有机酸等。
具有中度解热作用;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对痢疾杆菌及枯草热杆菌有强烈抗菌作用;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传统附方
1.玉屏风散(《丹溪心法》):防风10克,黄芪10克,白术20克,生姜3片。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早、晚分服。益气固表,用治老年人阳虚自汗。
2.痛泻要方(《辽宁中医杂志》):白术(土炒)12克,陈皮10克,防风6克,白芍(酒炒)10克。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早、晚分服。理气解郁,疏肝利胆,用治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两胁、上腹窜痛,脘胀嗳气,急躁易怒。
临床应用
1.治风寒或风热感冒:对于感冒,不论风寒还是风热,均可单用防风3~10克煎水喝,夹有感冒症状的麻疹、风疹或疮疡等,也可与此同用。
2.风热较重者,可加连翘3~10克、黄芩2~6克煎水服用。以此药命名的著名防风通圣丸,就是治疗风热兼有大便不通之症的良药!
3.治风寒感冒,还可将防风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再煮一会儿即成,每天吃1~2次,连续吃3~5天。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尤其适用于有畏风发热,自汗头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症状的人。
4.通便:如果您有便秘症状,也可用防风、枳壳各30克,甘草15克,打粉,于每次饭前开水送服一小勺。
5.消除痤疮:脸上的痤疮,颜色较为鲜红的,一般属风热,可用防风和黄芩按照2:1的比例打粉,每次取一小勺冲水服用。如兼有大便不通,也可直接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效果颇佳。
6.风湿:风湿是风邪与湿邪交结导致的疾病,一般将防风与羌活等同用。可各取5~10克煎水喝或外洗患处,每天1剂,用2次。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朋友可以取薏米30克、防风1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取药汁约200毫升,每天服1次,连续1周,停3天后再用。
7.治自汗、盗汗:白天经常无故冒汗,晚上睡觉悄然汗出的患者,可用防风15克、川芎8克、人参5克一起打粉,每次取一小勺,在临睡前用米汤送下,白天也可服用一次。或直接服用含有防风的成药玉屏风散。
8.止泻:防风有疏肝理脾的作用,可以治疗生气后腹痛腹泻,泻后痛减之症。用防风、白芍、白术各5~10克,陈皮3~6克,煎水喝。或取扁豆花24克、茉莉12克、玫瑰花12克、防风12克、红糖适量,煎水代茶喝。
适宜人群
适合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者等。
禁忌人群
1.性温,凡外感温热、火热内炽、阴虚火旺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
2.辛温,燥湿之力较强,多服易伤阴耗液,故阴虚潮热、盗汗、遗精等阴液亏损之证忌用。
3.味辛,功善发散,长期服用恐损耗人体正气,凡有气虚而见气短、乏力等症者不宜长期服用。
4.孕妇不宜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能解砒霜毒。恶干姜、藜芦、白薇、芫花。畏萆薢。
中西药配伍禁忌:防风不宜与重金属盐类同用。
味辛、甘,性温。功能发风的根。防风味辛、甘,性温。功能发的根。防风味辛、甘,性温。功能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性温。功能发汗解表,祛风除湿。黄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防风防风味辛、甘,性温。功能发汗解表,祛风除湿。黄芪得防风其◎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