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熏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ID:45403 / 打印

熏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主治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主治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

熏艾草又叫艾灸,简称“灸法”或称“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艾灸疗法,与其他民间疗法一样,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民间,应用于民间,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因此,它能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的欢迎。

作用原理

目前关于熏艾草的作用机制,尚没有一种学说能完全阐释,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倾向于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局部的温热刺激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这种温热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炎症、血肿等病理产物的吸收,修复损伤组织,使肌肉、神经的功能与结构恢复正常,使机体内环境恢复相对平衡或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从而达到调理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2.认为机体在熏艾草温热作用下,激活了体内一些特殊物质:如有报道称,艾灸可以提高放、化疗患者白细胞的数量,且艾灸产生的白细胞成熟度高。对机体进行艾灸,可以增加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数量,从而激活和加强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其抵御外邪、杀伤细菌病毒、捍卫健康的作用。

3.熏艾草通过经络调节发挥作用:艾灸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经络腧穴,是对经气的一种激发,通过腧穴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从而发挥其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

4.认为熏艾草使机体产生了一些应激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熏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对机体来说,属于一个外来刺激,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接受这种外来刺激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冲动,激发机体产生神经体液等一系列调节活动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产生一种反馈性的良性调节作用,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5.认为艾叶燃烧时的气味发挥作用:艾叶燃烧时产生的芳香气味,通过呼吸系统作用于机体,可以产生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

灸法是通过多系统、多途径综合作用发挥效应的,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等均参与灸疗对机体的调节过程,人体的反应性也是熏艾草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预防保健及治疗疾病等调节作用。

功能效用

临床实践证明,灸疗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功效显著。因所用灸法、灸材和施灸穴位不同,其功用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运用灸法的补泻作用,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达调和阴阳之效。

2.温通经脉

驱散寒邪《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可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

3.行气活血

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滑。灸法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收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功。

4.温阳补虚

补中益气《灵枢·官能篇》云:“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灸法对气血运行能起“推而上之”的引导作用。如灸百会穴即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5.回阳救逆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伤寒论》有“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灸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7壮”等条文均为热性病过程中阳气虚脱的危重证候用灸法治疗的论述,可见灸法治疗疾病有回阳复脉之功。临床上对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的证候,用灸法疗之,能达回阳救逆之功。

6.防病保健

强身益寿人以阳气为本,得其所则体强而寿彰,失其所则体弱而寿天。灸能温阳,无病自灸,如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治病保健、延缓衰老、强身益寿之功。

以上所述6种功用仅是大概而言,灸疗的功用是多方面的,而且较为复杂。如所取部位或穴位不同,灸法之异,刺激强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用也不同;即使同一穴位,用不同的灸法,或同一灸法,作用于不同的部位或穴位上,其功用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情况下,也是多种功用的共同体现。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施灸时间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方法

熏艾草疗法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概括可以分为4大类,即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

1.艾炷灸

艾炷灸是指用手将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将点燃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分小、中、大3种,其中小艾炷如麦粒大,中艾炷如莲子大,大艾炷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完一个艾炷称为灸一壮,施灸过程中灸的壮数应当依患者的具体状况而定。艾炷灸可以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2种。

(1)直接灸: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分为2种,即瘢痕灸(又称化脓灸)和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①瘢痕灸(化脓灸):施术前先在所灸部位上涂抹少量大蒜汁,以增强黏附性和刺激性(皮肤比较敏感者可以用少许清水或蔬菜汁代替),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点燃,放置于应灸部位的皮肤上,直至烧尽。要求使灸处皮肤灼伤,进一步化脓而成为灸疮,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本方法痛苦大,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其他疾病很少应用。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施灸前先在应灸部位涂抹少量的凡士林,然后将点燃的小艾炷放置于皮肤上施灸,当有灼痛感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走,换一炷再灸,以灸到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本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疾患,易于接受,较为常用。

(2)间接灸(隔物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皮肤之间间隔某些物品(即使用介质)再进行施灸的方法。根据所隔物品的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约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几个孔,放在应灸的部位上,将点燃的艾炷放于姜片上施灸。当艾炷烧尽,再换艾炷施灸,以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本方法散寒止痛、温胃止呕,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痹痛、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等。

②隔蒜灸:将新鲜的大蒜捣成蒜泥,做成厚约0.3厘米的蒜饼,或者直接将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3厘米的蒜片放置于穴位皮肤上,其他操作与隔姜灸相同。

本方法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要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等。

③隔盐灸:将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在食盐上再放一薄姜片以防止盐粒遇热爆炸),然后将大艾炷放置其上施灸即可。

本方法回阳救逆,升阳固脱,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吐泻、腹痛、虚脱等。

④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硬币大小的饼,中间用针扎几个孔,置于施术部位上,再将点燃的艾炷置于其上施灸。

本方法温肾补阳,主要用于治疗命门火衰引起的阳痿、早泄、疮疡长久不愈等。

2.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绒制作成艾条施灸的方法。艾条是用棉纸或者桑皮纸将艾绒裹成长条状而制成的,其中不添加药粉的称为清艾条,掺入某些中药药粉的称为药艾条,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无烟艾条。无论使用哪种艾条,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者部位进行熏烤,艾条距皮肤2~3厘米,以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处灸10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本方法温经散寒,主要用于治疗风寒痹痛等。

(2)回旋灸:施灸时使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穴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艾条的位置不固定,而是反复旋转地移动着施灸。

本方法作用面积大,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以及皮肤病等。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以此距离为中心,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

本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病。

3.温针灸

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先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将纯净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直接将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尾上,然后从上点燃艾绒或艾条,进行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即可。

本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适合进行艾灸的病证。

4.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是用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来进行艾灸的治疗方法。使用温灸器时,先将艾绒放入温灸器内点燃,然后在应灸的腧穴或部位上来回熨烫,到局部发红为止。由于温灸器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仅就日常用的2种进行介绍。

(1)温灸盒灸:温灸盒是一种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呈长方形的艾灸器具,其规格有大、中、小3种,大号为20厘米×14厘米×8厘米,中号为15厘米×11厘米×8厘米,小号为11厘米×9厘米×8厘米。施灸时,将温灸盒放在灸处中央,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放在铁窗纱上,盖好盖子即可施灸。每次灸15~30分钟,并可一次灸多穴。

本方法多应用于腰、背、腹部穴位,常用于治疗胃脘痛、胃下垂、腹泻、冠心病、尿潴留、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落枕等。

(2)温灸筒灸:市面上常见的温灸筒有圆筒式和圆锥式2种,其中圆筒式适应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圆锥式多作为小面积的点灸用。温灸筒底部均匀地分布数十个小孔,内有一个小筒,小筒内可以装置艾绒,施灸时点燃艾绒,在治疗部位滚动或者定点地进行灸烤即可。一般灸15~30分钟。

本方法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痛、腹泻、腹胀、痿症等。

施灸技巧

1.施灸要掌握好“量”

(1)“壮”:古代将灸法的计数单位称为“壮”,即施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一般来说,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艾灸壮数越多,刺激量也就越大。通常每个穴位一般灸3~7壮。

(2)施灸的距离:清艾条施灸一般距离皮肤2~3厘米,以不引起灼痛为度。一般来说,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

(3)施灸的时间:时间为5~10分钟。一般时间越长,刺激量越大。

2.施灸讲究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不必过于拘泥,可酌情而灸。

3.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研究表明: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艾灸疗效与感传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疗效也愈好。采用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对艾灸治疗和预防疾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选穴要精当,热力应充足施灸选穴要精,少则一穴,多则不过二三穴。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取穴中肯,精简疏针,灸穴勿多,热足气匀。”

5.季节交替最宜灸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此时经脉开合,气血流转,适时以艾灸火热之力助阴阳互生,气血旺盛,治病防病能够事半功倍。

6.灸法禁忌。

(1)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2)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经渠、曲泽、委中等。

(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4)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阴液不足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施灸。

(5)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灸。

7.灸后处理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8.灸后特别要注意防火艾炷、艾条用完后一定要完全熄灭,确保不复燃。艾极易复燃,应熄灭后单独放置于密闭的玻璃瓶内,一定注意防火安全。

适宜人群

灸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按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可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2.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可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可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可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禁忌人群

有一些病症和穴位,不适合用艾灸的方法,分别是: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施灸注意

1.调整心态,艾灸需要足够的耐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熏艾草前应保持心情平静,情绪不宜大起大落,艾灸前后都应喝一杯温开水;艾灸后要清淡饮食,尽量不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3.熏艾草的次数和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长越好,治疗急性病、炎症可以每天艾灸1或2次,每个穴位至少灸15分钟;治疗慢性疾病则需要循序渐进,前10天可以每天艾灸,之后可以每隔几天艾灸一次;如果艾灸只是为了保健,则不必每天进行,每隔3~5天艾灸一次即可,每次艾灸也不宜选择过多的穴位,灸2或3个重点的保健穴位即可。

4.熏艾草时应选择不会被风直接吹到的场所,避免着凉。

5.熏艾草时应注意顺序,一般来说,应先灸背部后灸胸部和腹部,先灸头部和身体后灸四肢。

6.饮酒后、空腹、太饱、极度疲劳或患有热性红肿疾病时不宜艾灸,以防发生晕灸,晕灸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出汗、恶心等不适,此时应立即停止艾灸,并静卧休息。

7.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乳头等不宜艾灸,孕期女性的腰骶部、小腹部不宜艾灸,经期不宜熏艾草,身体极度衰竭者不宜艾灸。

8.熏艾草期间不宜吃凉食、喝凉水;熏艾草后1小时内不宜碰冷水,以免造成关节疼痛,同时应避风,以免冷气入侵肌肤、加重病情。

9.熏艾草后出现上火症状,可以适量吃些降火的食物,如黄瓜、苦瓜、苦菊、竹笋、番茄、荸荠、雪梨、玉米须、马齿苋等,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喝白开水。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3-12-18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与本文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