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生白芍即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以根入药,又叫白芍。
性味功能
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适用于:①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②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③阴虚盗汗,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主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用量:6-20克。
药理作用
主要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酸、β谷甾醇、没食子鞣质、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等。具有镇痛、解痉、减慢心率、耐缺氧、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肝、抗溃疡、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1.对中枢神经细统有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芍1克/公斤,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并抑制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映,还有较弱的降温和抗戊四氮惊厥作用。
2.200-400毫克/公斤对大鼠静注,对胃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松弛和抑制作用。白芍对家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
3.对狗的冠状血管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豚鼠有短暂的降压作用。
4.本品含苯甲酸,人口服少量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肝功能不良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5.抑菌实验:本品对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用法用量
宜入煎剂,或入丸、散。敛阴、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止痛多炒用;酒炒可减其寒性。
参考配方
1.腹肌痉挛疼痛,腓肠肌痉挛疼痛:生白芍15-25克,炙甘草10-15克,水煎服。
2.慢性肠炎,腹痛,泻肚:生白芍、白术、防风各10克,陈皮6克,水煎服。
3.肝旺头痛,目花头晕:生白芍10克,配桑叶、菊花、钩藤、生地各10克,水煎服。
人群禁忌
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①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②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③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④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中药生白芍即毛茛科芍药属◎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