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草豆蔻出自《雷公炮炙论》,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别名
豆蔻、漏蔻、草蔻、偶子、草蔻仁、草叩、草叩仁。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1.燥湿行气
本品可化湿行气,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若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常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
另外,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故还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证。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
2.温中止呕
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如白豆蔻汤。若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可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之。
药理作用
含有山姜素、豆蔻素等挥发油,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可使胃蛋白酶活力明显升高,低浓度兴奋胃肠平滑肌蠕动,高浓度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
传统应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博济方》豆蔻汤)
2.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广济方》豆蔻子汤)
3.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圣济总录》豆蔻汤)
4.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济方》草豆蔻散)
5.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6.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黄连(去须)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胀三钱匕,水一盏,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7.治老疟久而不瘥,及山岚瘴气,远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个(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圆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枣大二块(一块用湿纸裹煨,一块生用)。上分为二大剂,于发前临晓,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来早,再温服,留滓再煎二次。(《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8.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营养食谱
1.草蔻鲫鱼汤:取鲫鱼2条,草豆蔻6克,陈皮3克,胡椒3克,生姜4片。将草豆蔻捣烂,放入洗净的鱼腹内,将鱼与陈皮、胡椒、生姜一齐放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成。佐餐食用。可化湿醒脾。
2.草果豆蔻煲乌骨鸡:取乌骨鸡一只,草果、草豆蔻各5克。鸡洗净,草果,草豆蔻入其腹内,以竹签缝好切口,加水煮熟,调味食。佐餐食用。可温中健胃。主治虚寒妊娠腹痛。
适宜人群
适合中焦寒湿不化所致脘腹满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口泛清涎、舌苔白腻者。
禁忌人群
1.味辛,性温热。凡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因实热所致者忌用。
2.温燥之力较强,易耗损津液。阴虚血燥以及阴血不足无寒湿郁滞者忌服。
3.孕妇或产后无寒湿证者不宜服用。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恶干姜、藜芦、白薇、芫花;畏萆薢。
选购保存
以个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别名草蔻、草果、假麻树等。本品为姜科植物别名草蔻、草果、假麻树等。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