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草乌,又称乌头、五毒根等,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头风头痛、中风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阴疽肿毒、麻醉止痛。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破伤风等。
1.祛风除湿
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及中风瘫痪,半身不遂。治疗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常与羌活、独活、附子、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常与天南星、川乌、半夏、皂角配伍,如五虎汤(《杨氏家藏方》)。
2.散寒止痛
用于寒邪凝滞所致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偏正头痛。治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吴茱萸同用;治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同用;治跌打损伤,常与乳香、没药、五灵脂、麝香等同用,如寻痛丸(《世医得效方》);治头痛,常与细辛、白芷、川芎等配伍。
3.解毒消肿
用于痈疽肿毒,单用研末外敷,或与贝母、花粉、生半夏、芙蓉叶等同用。
药理作用
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生物碱。乌头碱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紫草乌碱具有表面局部麻醉作用。煎剂有明显的促使蛋清性足跖肿胀消退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煎汤,制草乌1.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对症验方
1.寒湿气,四肢骨节疼痛剧:草乌(煮熟去黑皮,研)、苍术、甘草各0.3克。共研末,酒调吃。
2.腰腿痛、关节炎:草乌4.5克,威灵仙9克,地龙9克,牛膝12克。水煎服。
3.膝踝关节疼痛,能除风湿,健步:草乌、防风、细辛各等分。为末,擦鞋袜中。
4.偏正头风:白芷(炒)75克,川芎、生甘草、草乌(半生半熟)各30克。上药共为末。每服3克,细茶或薄荷汤下服便可。
5.心胃攻痛,寒疝,常发不愈:草乌(切片,醋炒)、吴茱萸(炒)各等分。红曲打稀糊为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日三。
适宜人群
适合风寒湿痹、腰腿疼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偏正头痛、痈疽肿毒等患者。
禁忌人群
老弱及婴儿慎服,阴虚火旺、各种热证及孕妇禁服。
配伍禁忌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毒副作用
草乌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为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选购保存
生品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断面灰白色者为佳;制品以片形均匀、质脆、色灰黑或棕黑,微有麻舌感者为佳。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霉、防蛀。
五毒根等,为毛茛科植物北毒根等,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五毒根等,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