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因为香气浓烈而得名。《名医别录》称为蜜香;《乐府诗集》称为五木香。木香原产于印度,故称印木香;后经广东输入我国,故称广木香;1932年云南丽江鲁甸率先引种成功,并推广种植,质量不亚于进口者,故名云木香,鲁甸则有“木香摇篮”之美誉;近年来四川、湖广等地亦有出产,产于四川者则名川木香。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疏肝利胆的功效,主治:胃肠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肝胆湿热,气机受阻所致之胁肋胀痛、口苦、苔黄或黄疸;中寒气滞、寒疝。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冠心病等。
1.行气止痛
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单用,或与砂仁、藿香、丁香等同用,如木香调气散(《张氏医通》);用于胃肠气滞,泻痢后重,可与黄连同用,如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健脾消食
用于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可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大黄、槟榔等配伍,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3.疏肝利胆
用于腹胀胁痛,黄疸,可与大黄、郁金、茵陈同用;用于疝气疼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等同用,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此外,与赤芍、姜黄、丁香等同用,又治寒凝气滞之胸痹心痛,如二香散(《经验良方》)。
药理作用
含挥发油,豆甾醇、白桦脂醇、棕榈酸、天台乌药酸、木香碱、树脂、菊糖和氨基酸等。具有抗菌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促进和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对气管与支气管有解痉作用。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并且有升高血压、利尿、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行气止痛宜生用,健脾止泄宜煨炒、炙炒用。
木香含挥发油,入煎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药效。
便方举例
1.香黄饮(《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生大黄10~20克,木香10克。加入沸水300毫升,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服。行气止痛,攻下排石,用治胆石症胆绞痛。
2.香芎散(《现代中药临床手册》):木香、川芎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用黄酒冲服6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用治急、慢性扭挫伤。
3.香朴丸(《杂病源流犀烛》):厚朴6克,附子2克,木香1克。以上药物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行气燥湿,温中补阳,用治老人虚寒,气弱,恶寒,少食,腹胀。
4.四神汤(《圣济总录》):炮附子30克,炮木香30克,白茯苓15克,人参15克。以上药物锉碎,如麻豆大,混合均匀。每次9克,加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温服,早、晚各服1次。生精补气,强力益志,调顺经络,用治心阳不足,健忘,乏力,脘腹冷痛。
5.酴醾丸(《杨氏家藏方》):木香15克,炙甘草15克,丁香枝杖30克,姜黄30克。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炼蜜制成120丸。每次1丸,细嚼,温开水送服。顺气宽膈,增进食欲,用治中虚气滞,胃脘饱胀,嗳气,不欲饮食。
临床应用
1.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
2.胃气闷胀,不思饮食:用木香、诃子各二十两,捣烂筛过,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气刺痛:用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4.流动性气痛:用温水磨木香成浓汁,加热酒调服。
5.小肠疝气:用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每日取酒饮三次。
6.气滞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调服。
7.突然耳聋:用木香一两,切小,放苦酒中浸一夜,取出,加麻油一合,微火煎过,滤去药渣,以油滴耳。一天三四次。
8.霍乱转筋(腹痛):用木香末一钱,放入木瓜汁一杯中,加热酒调服。 痢疾(包括久痢):用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同在半升水中煎干,单取木香,焙干研细,分三次服。第一次,橘皮汤送下;第二次,米汤送下;第三次,甘草汤送下。
9.肠风下血:用木香、黄连,等分为末。放人猪大肠中,两头扎定,煮到极烂,然后去药食肠,或连药捣为丸子吞服。
10.小便浑浊,状如精液:用木香、没药、当归,等分为末。以刺棘心的榨汁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盐汤送下。
11.小儿阴肿(阴茎肿大。或缩小,很痛):用木香、枳壳(麸炒)各二钱半,炙甘划暗无天日钱,水煎服。
12.各种痈疽、疮疖:用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搽患处。
13.蛇虫咬伤:用木香不限量,煎水服,有奇效。
14.腋下、阴下湿臭或已成疮:用好醋浸木香夹于腋下阴下,或研末敷患处。
15.牙痛:和木香末加少许麝香迭牙,同时以盐汤漱口。
适宜人群
适合胸脘胀痛、食积不消、不思饮食者。
禁忌人群
1.辛温苦燥,有伤津耗液之弊。凡阴虚、血燥、津液不足者皆不相宜。自汗、盗汗、遗精者禁大量久服;小便不利、大便干燥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2.行气之力较强,气虚患者,症见气短、乏力等忌大量长期服用。
3.大剂量服用,可以抑制心脏功能,因此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大剂量服用。
4.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病患者慎用。
5.胆道蛔虫病患者忌单独应用,因其有松弛胆道括约肌的作用,可能引起蛔虫进入胆道。
配伍禁忌
木香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地高辛、维生素B12等药物吸收增加,排泄减慢,与这些药物同用时宜减小剂量。
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因为香气浓烈而得名。《名医别录》称烈而得名。《名医别录》称为蜜香;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因为香气浓烈而得名。《名医别植物木香的根,因为香气浓烈而得名。《名医别录》而得名。《名医别录》称为蜜香;《乐府诗集》称为气浓烈而得名。《名医别录》称为蜜香;《乐府诗集》称为五木香而得名。《名医别录》称为蜜香;《乐府诗集》称为五木香。木香◎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