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诃子出自《药性论》,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别名
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
性味归经
苦、酸、涩,温。归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1.涩肠止泻
用于久泻,久痢,脱肛。治久痢腹痛而偏热者,可与黄连、木香、甘草同用,即诃子散(《保命集》);治虚寒久泻或脱肛者,可与干姜、罂粟壳、陈皮等配伍,如诃子皮散(《兰室秘藏》)。
2.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用于肺虚喘咳,或久咳失音,与桔梗、甘草同用,即诃子汤(《宣明论》);与杏仁、通草配伍,即诃子饮(《济生论》)。
现代常用于慢性肠炎、痢疾、慢性咽炎、肺结核、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
药理作用
诃子果实含诃黎勒酸、诃子酸等鞣质,尚还含有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还含番泻苷A、诃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具有收敛、止泻作用,诃子水煎剂对各种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对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乙酸乙酯、丁酮、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物、大剂量诃子苯和氯仿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诃子有一定的抗实验性肿瘤作用。
典籍记载
1.《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2.《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3.《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
4.《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涩痛。
5.《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6.《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
7.《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
敛肺清火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传统应用
1.治失音、不能言语:诃子12克,枯梗30克,甘草50克。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5克,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
2.治大叶性肺炎:诃子、瓜蒌各12克,百部8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3.治久咳、失音:诃子(去核)、杏仁各30克,通草7.5克。将以上3味中药切细。每服12克,加适量生姜水煎,去渣,取汁,饭后温服。
4.治久泻、久痢、脱肛:诃子2.1克,罂粟壳、陈皮各1.5克,干姜1.8克。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水煎,去渣,取汁,热服。
适宜人群
适合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者。
禁忌人群
1.诃子性质涩滞收敛,长于敛肺涩肠,有敛邪之弊。凡咳嗽泻痢初起,表邪未净或实邪尚盛者,皆不宜过早、多量服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忌用;泌尿系结石患者忌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忌用;静脉曲张患者忌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忌用;痛经患者忌用;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患者忌用。
2.诃子性味苦酸而涩,苦涩大于酸涩,故下气之力胜于收敛。故气虚或久咳、久泻者皆不宜多量内服或单味药久服。前列腺肥大患者忌用。
3.诃子性温,凡阴虚火旺、实热内炽、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忌用。
4.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①不宜与维生素B1及苷类、生物碱、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配伍,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②不宜与异烟肼配伍,容易分解失效;
③不宜与酶制剂配伍,可以改变性质、降效或失效;
④不宜与维生素B6配伍,可以形成络合物,降效或失效;
⑤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用,可致中毒性肝病。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诃子具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论》,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