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浮小麦出自《本草蒙筌》,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营养价值
小麦果实含淀粉、蛋白质、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核、棍子糖、蜜二糖、糊精、脂肪油等。尚含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氨基酸类、麦芽糖酶、蛋白分解酶、维生素B及维生素E等,是补充热量的重要来源。
浮小麦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麦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维生素E。
性味归经
甘,凉。归心经。
功能主治
浮小麦具有固表止汗、益气除热、润燥除烦、收敛止血、缓急镇咳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等。
1.固表止汗
浮小麦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虚寒,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用于汗证,无论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蛎散;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以养阴敛汗。
2.益气除热
浮小麦能益气养阴除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症,常配伍养阴清热之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黄、地骨皮等药同用。
3.润燥除烦
浮小麦甘凉平和,润燥除烦,为治疗脏躁之要药。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创甘麦大枣汤,主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即以浮小麦为主药,配伍甘草、大枣以益气润燥、宁神除烦。现代多用于神经官能症之头眩健忘、心悸怔忡、心神烦乱、夜眠不实、多梦等,常用甘麦大枣汤加柏子仁、炒酸枣仁、远志、龙眼肉为治。
4.收敛止血
浮小麦有收敛作用,炒后存性有止血功效,研末冲服可治血淋、尿血,有一定功效。但用量宜大。
5.缓急镇咳
浮小麦“甘能缓急”,有缓解急迫的作用。《金匮要略》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方中之小麦起缓急镇咳作用,临床也常用浮小麦治呛咳、痉咳等,有一定疗效。
典籍记载
1.《本草汇言》:卓登山氏曰,此药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立止。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3.《本草蒙筌》:"敛虚汗。"
4.《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5.《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人群禁忌
1.味甘性凉,有收敛之功。适合用于治疗气虚自汗、阴虚盗汗,骨蒸劳热。凡汗出、发热属实证者忌用。
2.含有丰富的糖类,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有所控制的食用。
3.含有二氮类物质,在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可以导致血氨升高从而加重病情,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须慎用。
4.麦角性肠病患者因为缺乏水解麦麸毒性的酶,食入麦麸后会在小肠分解出麦角蛋白,破坏肠黏膜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和乳糜泄,因此这类患者应禁食含有麦麸的药物或食物。
配伍禁忌
不宜与威灵仙配伍。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食疗方法
1.盗汗方
莲子10克,黑枣7枚,浮小麦60克,马料豆60克。
上4味加水400毫升,煎取20毫升。温服。此方益气固表,补肾健脾。治盗汗。
2.浮麦甘草大枣汤
浮小麦30克,甘草15克,大枣10枚。
水煎服。此汤益气阴,安心神。治脏躁症。
3.参芪小麦粥
浮小麦50克,人参10克,黄芪30克,粳米100克,大枣20枚。
将黄芪、浮小麦布包,加水与参、枣、米煎煮成粥。每日1剂,连服3~5日。此粥益气,固表,止汗。用于气虚卫外不固所致之产后自汗。
药用方法
1.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次10克,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卫生宝鉴》)
2.治盗汗:浮小麦20克,煎汤,调防风末10克服。(《卫生易简方》)
3.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用量
内服:煎汤,用量15~30g,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
浮小麦出自《本草蒙筌》,为禾本科植小麦出自《本草蒙筌》,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功能作用甘本草蒙筌》,为禾本科植物◎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