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地耳草,又称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黄花草、对叶草、组叶黄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
地耳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现代常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阑尾炎,急性结膜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1.利湿退黄
用于湿热黄疸,单味大剂量煎水服;或配伍茵陈、金钱草、白茅根等。
2.清热解毒
用于内痈、外痈、痢疾、毒蛇咬伤。治肺痈,可单用,或配伍鱼腥草、桔梗、甘草等;治肠痈,可与白花蛇舌草、红藤、青木香等同用;治乳痈、热疖肿痛、毒蛇咬伤等,可单味煎水服,并以鲜品捣烂外敷;治目赤肿痛,可煎水外洗。
3.活血消肿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捣烂敷患处,并配合酒煎内服。
药理作用
含黄酮类、内酯(香豆精)、鞣质、葸醌、氨基酸、酚类、糖类等。流浸膏低浓度对实验动物肠管、心脏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流浸膏酸化后的沉淀物在体外对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抗肝损伤、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12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对症验方
1.肝炎:鲜地耳草、风尾草各30克, 红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
2.急性黄疸型肝炎:地耳草30克,金钱草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3.肠炎:鲜地耳草45克,鲜风尾草30克。水、酒各半煎服。
4.急性肾炎:鲜地耳草6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或地耳草3~9克,研末,炒鸡蛋服。
5.湿疹,溃疡:地耳草适量,煎水外洗。
6.口腔炎:鲜地耳草30克,捣烂取汁,以纱布浸汁洗涤口腔,每日1~2次。成人可含漱。
7.急性结膜炎:地耳草30~60克。煎水熏洗患眼,每日3次。
8.跌打损伤:地耳草25~40,酌加黄酒、水各半,炖1小时,温服,每日2次。
9.咽喉肿痛:全草50克,用水煎服。
适宜人群
适合湿热黄疽、泄泻痢疾、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患者。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及无湿热瘀阻者不宜用。孕妇忌用。儿童慎用。
选购保存
以干燥、叶多、黄绿色、带花、无杂质者为佳。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霉、防蛀。
雀舌草、七寸金、黄花草、对叶草、组叶黄等,为藤又称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黄花草、对叶草、组叶黄等,为藤黄称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黄花草,又称田基黄、雀舌草、七寸金、黄花草、对叶草、◎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