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槐角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果实。
别名
槐实、槐子、槐荚、槐豆、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槐连豆。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主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药理作用
含芸香苷、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脂肪酸。
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止血、降血压、减慢心率、抑菌抗炎(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作用。
典籍记载
1.《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2.《别录》:"堕胎。"
3.《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
4.《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
5.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6.《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泻痢疾。"
7.《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
8.《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
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末掺或油调敷。
传统用法
1.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穰,麸炒)各半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时候。(《局方》槐角丸)
2.治妇人崩淋下血:槐角子八两(酒洗,炒),丹参四两(醋拌,炒),香附二两(童便浸,炒)。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钱,米汤下。(《陈氏产宝》)
3.治血淋并妇人崩漏不止:槐子(炒黄),管仲(炒黄)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五钱,用酽醋一钟煎,滚三、五沸,去渣温服。(《良朋汇集》槐子散)
4.治小便尿血:槐角子三钱,车前,茯苓、木通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杨氏简易方》)
5.治赤痢毒血:槐角子四两(酒洗,炒),白芍药二两(醋炒),木香五钱(焙)。共为末。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6.治吐血、咯血、呕血、唾血,或鼻衄、齿衄、舌衄、耳衄:槐角子八两,麦门冬(去心)五两。用净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脱肛: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黄,为细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百一选方》)
8.治阴疝肿缩:槐子(炒)一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圣济总录》槐子丸)
9.治眼热目睹:槐子、黄连(去须)各二两。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温浆水下二十丸,夜临卧再服。(《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10.治烫伤:槐角子烧存性,用麻油调敷患处。(《验方选集》)
适宜人群
适合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者等。
禁忌人群
1.性寒,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服用。
2.味酸功善收敛,对热痢初起或有瘀血积滞者,不宜单味药服用。
3.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低血压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4.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
5.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6.槐角浸膏含有毒性物质(大剂量长期服用使红细胞明显减少),血液系统疾病者慎服。
7.孕妇忌用。
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亚铁制剂等配伍应用,可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果实。冬槐角出自《神农本草经》,物槐的干燥果实。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草经》,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果实。冬季采收,除去杂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果实。本草经》,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果实。◎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