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青黛出自《药性论》,为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别名
靛花、青蛤粉、青缸花、淀花、靛沫花。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口舌生疮,小儿鹅口疮,黄水疮,丹毒,湿疹,常与黄柏、石膏、滑石同用,研末干撒,或油调外敷,即青黛散(《经验方》);用于痄腮肿痛,单用,或配伍冰片适量,用温水调敷患处。
2.凉血消斑
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衄血及热毒发斑,常配伍生地、石膏、黄芩、焦栀子、升麻等,如青黛石膏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治疗鼻出血,可用脱脂棉或纱布沾青黛、血余炭塞鼻。
3.清肝泻火
用于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
4.泻肺止咳
用于肺经热盛,痰热咳嗽,常与瓜蒌仁、川贝母、海浮石同用,即青黛海石丸(《症因脉治》)。
5.定惊止痉
用于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此外,若与胡连、干蟾、芦荟等同用。又治小儿疳积发热。
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病毒性肺炎,心肌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病毒性肝炎,中耳炎,口腔溃疡等。
药理作用
含靛蓝、靛玉红、靛棕、靛黄、鞣酸、蛋白质和大量无机盐等。
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慢粒和急粒的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尚有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靛蓝混悬液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芽胞杆菌、志贺菌属、霍乱弧菌等均具有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6克;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1.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2.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3.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4.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5.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6.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7.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8.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9.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10.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11.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12.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13.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14.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15.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翁试验方》)
16.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17.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适宜人群
适合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咽痛口疮、惊风抽搐者等。
禁忌人群
1.性大寒,凡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2.慢性胃炎、食少、腹中冷痛者禁单味药、多量久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