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萆薢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燥根茎。
别名
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川萆薢、粉萆薢、山田薯、土薯蓣、麻甲头。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1.利湿去浊
本品善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治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同用,如萆解分清饮;亦可用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者,与猪苓、白术、泽泻同用。
2.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本品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牛膝同用,如萆薢丸;属湿热者,则与黄柏、忍冬藤、防己等配伍用。
药理作用
萆薢含多种甾体皂苷,薯蓣皂苷和纤细薯蓣皂苷可杀虫抗真菌。薯蓣皂苷元另有雌激素样作用;绵萆薢总皂苷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另含鞣质、淀粉、蛋白质等。
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抗真菌作用。
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
1.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频数,虽不白浊,亦能治疗: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2.治小便频数:川萆薢(洗)为细末,酒和为丸如柄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盐汤、盐酒任下。(《济生方》萆薢丸)
3.治小肠虚冷,小便频数:牛膝(酒浸,切,焙),续断、芎藭各半两,萆薢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下四十丸;或作汤,入盐煎服亦得。(《圣济总录》牛膝丸)
4.治小便;昆浊:鲜萆薢根头刮去皮须,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阴痿失溺:萆薢二钱,附子一钱五分。合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6.治腰痛,脚气:破故纸(生)、续断,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锉,姜制炒断丝)各一两,萆薢二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盐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7.治小肠气及腰痛:萆薢、杜仲(酥炒去丝)、葫芦巴(生脂麻炒)、破故纸(炒)、小茴香(盐水浸一宿)各一两,胡桃仁(汤去皮)二两。各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或盐汤亦可。(《瑞竹堂经验方》喝起丸)
8.治脚气肿痛,不能动履,不论寒热虚实,久病暴发皆可:萆薢五钱,黄柏、苍术、牛膝、本瓜、猪苓、泽泻、槟梅各二钱。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剂。(《本草切要》)
9.治丈夫腰脚痹、缓急,行履不稳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和服三钱匕,增至五钱匕。禁食牛肉。(《广利方》)
10.沧风寒湿痹,腰骨强痛:干萆薢根,每次五钱,猪脊骨半斤合炖服。(《泉州本草》)
11.治肠风,痔漏:萆薢、贯仲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孙用和)
适宜人群
适合膏淋、白浊、风湿痹痛、湿热疮毒者等。
禁忌人群
1.性寒凉,脾胃虚寒、肾阳虚衰者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早泄患者忌用;早衰患者忌大量长期单味药服用。
2.功能利湿去浊,长期服用有伤津耗液之弊,阴虚精滑,元气下陷、不能摄精者慎用;小便频数、大便燥结者慎用。
3.肾虚腰痛者,不宜过量久服。
配伍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畏大黄、柴胡、前胡、牡蛎;薏苡为使。
2.中西药配伍禁忌:
①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皂苷极易水解失效;
②不宜与含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合用,因可形成沉淀。
饮食禁忌
忌牛肉、茗、醋。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