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黄皮是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果实,营养丰富,味道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称黄弹子、金弹子、黄皮子、黄檀子。
营养价值
1.黄皮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黄酮苷、酚类、黄皮新肉桂酚胺,以及各种矿物质。
2.黄皮每100克鲜果含水分87.6克,蛋白质1.6克,脂肪0.2克,粗纤维4.3克,糖类5.6克,灰分0.7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维生素C 35毫克,钾226毫克,钠6.5毫克,镁16毫克,铁0.4毫克,铜0.04毫克。此外,还含有黄酮苷、酚类、多种氨血酸及黄皮新肉桂酚胺A、B、C、D等。
功能作用
黄皮性温,味辛、甘、酸,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此外,黄皮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如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胃液的酸度,能调畅人体气机,减轻因气滞而导致的胀满疼痛;大量的酚类可敛肺气,同时还可减轻平滑肌的痉挛,收到化痰平喘之效。
1.降火助消化,消食健脾。黄皮味酸,性平,可消食健胃。民间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的说法,由此可见黄皮能帮助消化。夏天吃黄皮时可以将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连渣带汁一并吞下,味虽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疗消化不良、胃脘饱胀的作用。但要注意,一定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采用这种吃法。
2.化痰平喘。黄皮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紧张作用,使呼吸顺畅,没有障碍问题,咳嗽自然停止。
3.消暑、生津。夏季户外活动时人容易感到口渴或者头脑闷热等不适感,嚼黄皮不但生津、止渴,而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4.根、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
适宜人群
黄皮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老少皆宜,尤其适宜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疝气胀痛、痰饮咳喘等病症患者食用。
禁忌人群
1.黄皮性凉,脾胃虚寒的人或患有胃炎的人应注意不可多食黄皮,否则容易造成腹泻。
2.小孩子不可多食黄皮,黄皮有助于清热降火,消食解暑,但小孩子年纪尚幼,消化系统不健全,食用多了会伤害肠胃。
3.高血糖者慎食黄皮。黄皮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能够帮助补充能量和营养,但血糖长期较高的人士最好不要吃。
4.孕期要和足以营养均衡,任何水果都不能过多食用,黄皮有一定的药性,吃多了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是适量食用是没有坏处的。不过,高血糖的孕妇就最好不要吃黄皮了。
食用量
50g左右。不可多食,否则易动火,发疮疖。
营养食谱
1.黄皮橘核煎
黄皮干品10克,鲜橘核15克。
黄皮洗净,与橘核共同放入瓦罐中,加清水300毫升,先以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续煎20分钟,滤出果汁,温服。
功效:行气止痛,可用于疝气疼痛的辅助治疗。
2.生晒黄皮干
把新鲜黄皮洗净,置太阳下晒干并储存起来,每日取10颗慢慢嚼食。
功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可用以治疗肝胃气痛、胃脘痞满等病症。
3.盐渍黄皮
鲜黄皮50克,精盐10克。
先将黄皮洗净,以刀切开,放入盘中,加精盐脱制30分钟后取出,放入瓦罐中,加清水200毫升,以小火慢炖40分钟,待温服用。
功效:消食理气,化疾平喘。可用于治疗食积胀满、痰咳哮喘等病症。
药用方法
1.治食积胀满:腌黄皮15~30克。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2.治痰咳哮喘:黄皮,用精盐腌后,用时取15克,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3.治疝痛:黄皮9~15克,橘核9~15克。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香科植物黄皮的果实,营养丰富,味道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营养丰富,味道好,具有很高养丰富,味道好,具有很香科植物黄皮的果实,营养丰富◎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