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药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大小如鸟胆,色黑而味极苦,故名鸦胆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乃鸦胆子音近之讹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以粒大、饱满、种仁白色、油性足者为佳。除去杂质,晒干。去壳取仁,生用。
性味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传统功效
清热止痢,解毒杀虫,腐蚀赘疣。
现代功效
降压,降脂,抗颅内压升高,抗溃疡,抗胃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阿米巴,抗肠寄生虫,抗疟,抗肿瘤。
主治病症
热毒血痢,休息痢,疟疾,阴痒,白带,痔疮,痈肿疔毒,疣赘瘊痣,鸡眼,癌瘤。
拓展应用
一、内科诸疾
1.鸦胆子油治疗食管癌杨氏急诊三例食管癌,均系他院及我院检查确诊为食管癌,因患者进行性咽下困难受阻,食入后不刻即吐,服西药不效,要求中医治疗,经单服中药鸦胆子油内服奇效。
某男,48岁,青海化隆县人。因一年来进行性吞咽困难,自感食后停滞感,不刻食物又反流,流出物为食物伴泡沫样黏液,病后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日见逐渐消瘦,曾去某医院检查,经食管钡剂造影,脱落细胞检查,确诊为中段食管癌,接受西药治疗效不佳。又来本院求中药治疗。先行食管钡透,提示食管蠕动差,黏膜中断,中段狭窄。嘱患者单服鸦胆子油,每日3次,每次20ml,经服1 000ml后,自感明显好转,自述服药恶心,但不吐,能咽下食物,吞咽流畅,继服3 000ml后,上述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食量增多,体重增加,经复查钡透食管蠕动好,钡剂通过顺利,黏膜光整。又继服3 000ml后,复查上述诸症完全消失,访半年未见复发。询及病史,有多年饮热青稞酒史。
某男,54岁,青海化隆县人。平素多年喜饮热酒史。2年前自感吞咽时有异物感,曾在当地县医院就诊,疑为食管炎,服维酶素先后10余瓶,服中药汤剂30余剂,时轻时重,疗效不显。于去年开始症状加重,食不下,咽下困难,常伴有胸骨后不适感,半年后病情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半固体及液体食物不能咽下,有时咽后不刻即吐,目见消瘦,去兰州市某医院检查,经钡透: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钡流食管上段细窄,黏膜纹变粗乱,局部不规则充盈缺损,诊断为食管癌,建议住院治疗。因患者怕手术、化疗,来本院求中医试治。来本院后又行食管钡透检查同上,故仍用鸦胆子油,每日3次,每次20ml内服。经服2 000ml后,患者自述明显好转,胸骨后痛减,并能食少量牛奶及细稀饭,又继服2 000ml。患者自述疗效奇特,能食糊糊饭、半汤食面,胸骨后痛消失,并仍坚持服鸦胆子油1 000瓶,每瓶500ml,上述诸症消失,经复查钡透;食管壁光整,蠕动正常,钡流通过顺利,访半年未见复发。
2.鸦胆子油乳口服治疗食管癌吞咽困难俞氏应用鸦胆子油乳口服治疗食管癌吞咽困难16例,并与本品静滴治疗的16例进行对照,发现口服组疗效更好。鸦胆子油乳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
3.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应用鸦胆子油乳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1例,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2%、80%,无不良反应。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新型制剂。
4.鸦胆子乳治疗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对胃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采用口服鸦胆子乳治疗,总有效率96.2%.,提示鸦胆子乳对本症疗效较好。
5.鸦胆子乳加庆大霉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鸦胆子乳加庆大霉素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1例,疗效甚佳。将中药鸦胆子捣烂去壳,取其种仁,锤碎成药泥,再加入0.9%生理盐水溶液,配制成10%的鸦胆子乳。取10%鸦胆子乳80~100ml,加庆大霉素(针剂)8万U混匀,随配随用。用18~20号肛管抽吸上述混合液,然后插入肛门25cm,保留灌肠2小时。注意患者臀部要抬高30度以上,以确保药液保留在肠内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每晚睡前灌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者间隔1周再行第2疗程的治疗。经上法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8例,无效3例。未愈3例再行第2疗效治疗,治愈1例,无效2例。
6.鸦胆子治愈虚寒痢李某,女,40岁。因“下痢白胨,腹痛半月”就诊。患者素体虚弱,因过食生冷而致腹痛,下痢稀薄,带有白胨,有时滑脱不禁,伴有食少倦怠,四肢不温,怕冷。曾几处就医,均以温补固涩之常法,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固涩之品,治疗2周后效果欠佳。察之形体瘦弱,面白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辨证当属虚寒痢。《本草纲目拾遗》有“治冷撩泻,百方无验者,一服即愈”之论述,遂遵赵氏之法,用单味鸦胆子治疗。取鸦胆子49粒,去皮,用龙眼肉包之,每7粒1包,温开水送下,日服2包,3日后下痢次数减至2次,腹痛明显减轻,大便少量白胨;至4日大便一次,白胨消失,无腹痛症状。嘱停药,改服补中益气汤温补健脾,3剂后痊愈。
本病属正虚体弱,饮食不节,脾虚中寒,寒湿之邪壅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腐败化脓而下痢白胨之虚寒痢,且裁必瘀。治以扶正燥湿、化瘀。鸦胆子,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解毒之功用,古今医家均以治湿热痢为其长。《医学衷中参西录》云:“鸦胆子性善凉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凡痢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效。”今以鸦胆子治疗虚寒痢“因其善清血热,而性非寒凉,其善化瘀滞,而力非开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补正之功,凡诸痢证皆可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故取其扶正祛邪、化瘀生新之功,祛除寒湿,通畅气机,使腐败排除,正气得复,从而达到治疗虚寒痢的目的。鸦胆子甚苦,恐服后若下行不速,或作恶心、呕吐,故用龙眼肉包之。因病者正气亏虚,加之痢下日久,脾胃亏损更甚,故初愈后当以补中益气汤健脾调理,恢复正气。
7.鸦胆子为主治疗丝虫病在张锡纯应用鸦胆子治疗淋浊的启迪下,采用鸦胆子为主治疗丝虫病96例,取到了较好疗效。每日以鸦胆子40粒(去壳)于早餐后2小时用浓白糖水,1次送服,连服7天。另分证辅助用药:如乳糜尿,从服用鸦胆子之日起,每天以食用鲜山药0.5~1斤,炖食,2周后,症状未消失者,再如法服用鸦胆子;象皮肿,从服用鸦胆子之日起,每天服用1剂通络去湿汤(自拟方):防己、威灵仙、黄芪、桂枝、白芍、丹参、牡丹皮、桃仁、茯苓、白术、甘草。3周以上症状未减轻者,再次如法服用鸦胆子。结果痊愈8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7.9%。疗程最短7天,最长60天,平均16.7天。其中:乳糜尿64例,痊愈61例,有效3例;象皮肿32例,痊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
二、皮外科诸疾
1.鸦胆子丹参药膏治疗瘢痕疙瘩将丹参焙干研末后加入去壳后捣烂如泥状的鸦胆子仁,重量比为1﹕4,然后再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20%的软膏,放置1周后备用。患处皮肤以75%酒精消毒,用胶布覆盖周边正常皮肤,再用软膏涂于患处,每隔2天换药1次,10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例,痊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经第二疗程仍无效)。
瘢痕疙瘩又称蟹足肿,为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门诊常见为极轻微损伤所致,质硬,常感奇痒难忍。针对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纤维过度增生所致,以鸦胆子和丹参两味中药组方,主要是利用鸦胆子所具有的清热解毒、外用蚀瘤、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可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坏死的机制,这与去炎松治疗瘢痕疙瘩的机制有类似之处。另外,辅以丹参是利用其有抑制纤维细胞生长和增生的作用。同时,以凡士林作溶媒,使之均匀而持续地作用于瘢痕部位,起到软化疙瘩的作用。
2.地肤子、明矾、鸦胆子治疗赘瘤息肉草药亦能治疗大病,向不为人所重视。地肤子不仅善能退虚热、止风痒、去皮水,而且配明矾、鸦胆子能医赘瘤息肉。我校李树怀老师,用此方治疗4例,皆有卓效。地肤子30g,明矾9g,鸦胆子10粒(剥去除外皮打碎),水煎过滤取汁,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次30~40ml,每日早晚各1次。
如患者张某,男,15岁。长期大便不爽,每次临厕,必用大力而始下,粪如片条形,自觉肛内憋胀不舒,不转矢气,已近4个月,日趋严重。经医院肛检诊为直肠息肉,因患者畏怯手术而求医。用此方2周获愈,肛检息肉消失。
3.鸦胆子治疗鼻息肉将鸦胆子去皮(晒干或焙干捣破取),将其仁捣成泥状去油(用细纱布包住挤压即可),把鸦胆子油和甘油以3﹕5之比例混入入瓶中备用(鸦胆子油不能多于甘油,因其腐蚀性太大)。用棉签蘸混合油,抹在息肉上,每日3~4次,20天为1个疗程,至愈为止。抹药后,鼻流清涕,属正常现象。鼻息肉摘除1周后,也可用鸦胆子油涂息肉处,能减少复发。30例中,治愈25例,显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连续抹药1个疗程痊愈者4例,2疗程痊愈者12例,3疗程以上痊愈者9例。
鸦胆子有腐蚀作用,置于息肉蒂茎处可将息肉的蒂茎腐蚀掉,使息肉自然脱落。取鸦胆子仁30粒,置于捣罐内,捣碎成黏性小碎片备用。患者坐位,头后仰,剪去鼻毛,用1%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贴于鼻腔侧壁及鼻息肉根部,10分钟后取出,此时鼻甲黏膜已经收缩,鼻息肉的蒂茎常容易看清。用枪状镊子将两片油纱条分别置于鼻腔内壁及外侧壁。然后,夹取所需小碎药片,先置于鼻息肉蒂茎处的周围,再置于鼻息肉的周围,而后,将松薄的干棉片置于鼻腔下壁、内壁及外侧壁,使药物紧贴于息肉上并与鼻腔黏膜隔开。最后将大小适宜的干棉球填塞前鼻孔。于24小时后检查鼻腔,治疗的30例息肉均已完全脱落。鼻腔黏膜有轻度充血,5例蒂茎有丝状残留,用鼻息肉钳夹掉,无出血。鼻腔无需填塞。
4.鸦胆子治疗耳痔耳痔又称耳息肉,是由耳道内长出的赘生物,有的形如核桃,有的状如菇菌,间或暴出耳道口外,色红无皮,触之出血。此采用鸦胆子治疗。方法:取鸦胆子2~3颗,敲破去壳取仁,合上米饭两粒,共捣烂如泥搓成小丸,放在息肉上,外用干棉球塞紧。隔日必见息肉部分蚀去,并有少量黏液渗出。换药时用消毒湿棉球将患处洗涤干净,继续外敷上药,直至痔赘平复为止。但有时毒水浸润,痔周皮肤发生腐蚀现象,则应暂停上药改用冰石散撒于患处,外盖黄连膏,每日换药1次,3~5天毒水自止,腐蚀皮肤已好,再继续用鸦胆子腐蚀,大约3~5次,耳痔就可平复而愈。(《单苍桂外科经验集》)
5.鸦胆子治疗外耳道息肉鸦胆子仁压末,香油适量,调为油剂备用。先控制并发症后,于息肉根部周围皮肤涂适量凡士林以保护正常皮肤,然后在息肉上涂适量鸦胆子油剂,以不滴下为宜。每日2次,4~8天脱落。
万某,男,8岁,1991年5月就诊。左耳道异物2年多,听力下降,余无异常。查左外耳道口有一约0.2cm×0.5cm大小蕈状息肉,无合并症。经用前法治疗后4天脱落,无后遗症,听力恢复正常。
6.鸦胆子糊剂治疗软纤维瘤鸦胆子10g,去外壳,取鸦胆子仁,研成细末;小麦粉10g,加100%冰醋酸50ml,再玻璃瓶中均匀搅拌,成稀浆糊状,加盖,密封,放置1~2天即可使用。用后立即加盖,以免失去效用。先用75%酒精棉球轻擦瘤体,待皮肤干燥,用竹签黏上少许鸦胆子糊剂,仔细地均匀涂布于瘤体之上,而不要黏在正常的皮肤上。对于较大的软纤维瘤,则可用胶布或麝香止痛膏一虚,中间剪一小洞,刚好与瘤体同大,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而后涂上鸦胆子糊剂少许,再复上一虚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胶布,瘤体已完全坏死,1周内结痂自行脱落。如1周后仍有少许残留的瘤体。可再用上述方法涂布1次,一般1~2次用后即可痊愈。
7.鸦胆子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取干鸦胆子10粒用火烤脆,砸开取仁,并研成粉末分成5份备用。方法:①囊肿部位常规消毒,隔离唾液;(②手持消毒纱布将患侧唇部拉紧并固定囊肿,使囊肿受压而凸起,然后用无菌牙用镊,刺破囊肿中央,使囊液流出,最后用棉球挤压干净囊液;③取备好鸦胆子1份,撒在囊肿刺破部位,用纱布加压5分钟、然后换用第二份药末,操作结束。经上法治疗后囊肿全部消失,创面7~10天愈合。1次治愈17例。2例在治疗后3周复发,经第二次治疗囊肿消失治愈。随访未见复发。
刘某,女性,24岁。右下唇红囊肿范围1.7cm×1.7cm,于1988年6月份进行鸦胆子治疗,术后第二天囊肿部位出现溃疡面,稍有痛感。10天创面完全愈合,囊肿消失不遗留疤痕。
8.鸦胆子治赘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鸦胆子内含鸦胆子苷、脂肪油、苦味质、生物碱、酚性化合物等,其油能使赘疣细胞破坏,细胞核萎缩,最后细胞坏死脱落。达到治愈赘疣的效果。方法:将赘疣用刀片轻刮或用梅花针叩击,以发红或有血轻微渗出为度,取中药鸦胆子10粒,打破后弃壳存仁,将鸦胆子仁研末涂在患处,用胶布固定,1天换药2次,一般在2~6天即可治愈,再不复发。治疗时通常选其中起病最早的疣1~3个为宜,经过治疗的疣消退后,其余未经治疗的疣都能自行消退。在治疗过程中,涂了药的疣患者自觉疼痛,周围皮肤发麻,特别是疣生在肢体远端者,发麻的感觉更为明显,这是药物作用,勿需特殊处理。
疣大数目多者,一般6天即可治愈,疣小数目少者,一般仅需2天即可治愈。54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时间少于2天者15例,3天者20例,4天者10例,6天者5例。
王氏类似方法治疗效亦佳。方法:先将病患部位在温水中浸泡20~30分钟(不便浸泡者可以毛巾热敷),再将疣顶部的角化层用小刀轻轻刮去,刮至有痛感时为止。如疣体小于0.3cm,可将鸦胆子仁一切为二,黏于胶布上,以其切面压于疣体顶部,使胶布压紧固定,2日换药1次,连续换药3~4次,使疣体逐渐软化结痂,10~15天则自行脱落,不留痕迹。如疣大于0.3cm,则应在胶布中央取一小洞,贴在疣体基部,使疣体露出,然后将鸦胆子仁捣烂,置于疣体顶部,用胶布压紧固定。注意勿使鸦胆子超出底部胶布以致损伤正常皮肤。本疗法可能在压迫第2~6天时产生局部疼痛。
9.鸦胆子浸泡液涂擦治疣取鸦胆子100g,破碎成较细颗粒,置磨口玻璃瓶中,加入100ml乙醚浸泡3天,然后搅拌均匀分装于10ml小玻璃瓶中,封盖备用。在使用本品前,将疣体部位擦洗干净,如有生长时间长的瘤,要将表面的痂刮掉,用小棉球取小瓶中的药液敷于疣体上,用胶布固定,1日3次,治疗7天为1个疗程,1个疣体治疗需1~3个疗程。治疗76人,治愈5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治愈率76.3%,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王某,男,37岁。右手小指外侧及手背部反复生长瘊子8年,起时如绿豆大小,曾先后用液氮冷冻、高频电刀、激光烧灼等物理疗法,口服左旋咪唑、维甲酸,注射干扰素,每次治愈后均复发,且疣体越来越大,并遗留瘢痕。诊见:右手小指外侧见1个寻常疣、手背见2个疣呈丘疹状突起,直径约8mm,略成半圆形,灰褐色,表面粗糙成刺状,角化明显,如法治疗,3个疗程后疣体消失,治疗部位无任何皮损和色斑遗留。
鸦胆子有效成分为苦味素,易溶于乙醚。《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有清热解毒、腐蚀赘疣等功效。乙醚浸出液外用直接作用于疣体,具有杀毒去疣散结的作用。
10.鸦胆子治疗扁平疣将中药鸦胆子外壳拨去,压扁,使仁中的油渗出。扁平疣用75%乙醇消毒,用无菌剪将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疣体剪平(不宜过深),将压扁的鸦胆子仁,放于剪平的扁平疣上,用胶布贴住,注意鸦胆子要与扁平疣的面积相等,时间12~24小时,扁平疣处保持干燥。多数患者用药后扁平疣处及周围降皮肤出现轻微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反应,数日后扁平疣处逐渐变为棕黑色,7天左右结痂脱落,疣体消失,不留瘢痕。如1次未根除,可重复使用。治疗46例患者,经外贴鸦胆子后,38例1次治愈,7例2次或3次治愈,1例4次治愈。
11.鸦胆子、姜黄、黄芪酊治疗尖锐湿疣将鸦胆子(全药)、姜黄、黄芪粉碎后浸泡在75%乙醇中,20天后去渣过滤,加入防腐剂、丙三醇、丙二醇、氮铜即制成。用法:用棉签蘸取鸦胆子、姜黄、黄芪酊少许涂于皮损之上,每日1次,连续使用4天;皮损尚未脱落者,每2天再涂药1次,直至疣体脱落。38例患者中最少涂药1次,最多涂药12次,平均4次。治愈28例,有效7例,复发3例,治愈率与复发率分别为73.7%和7.9%。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糜烂感染。
12.鸦胆子治疗男性性病疣治疗15例男性性病疣,均以鸦胆子凡士林纱布外敷皮损部换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取全鸦胆子捣碎成粉状,均匀地撤布于疣表面,其外覆盖凡士林纱布保护,避免药粉脱落,再以纱布包扎固定(注:尿道外口处留一凶,便于排尿)。每日换药1次。治疗中发现局部引起药物性炎症反应,5~7天炎症消退,而疣赘消失,创面红润,再以凡士林纱布换药5~7天,创面完全愈合。痊愈12例占80%,复发3例占20%。本组3例复发者,再次以鸦胆子粉外敷治疗,疣消失创面愈合后,即施行包皮环切术及肛门皮赘切除后,随访1~2个月未见疣复发。
13.鸦胆子治疗鸡眼先在鸡眼局部常规消毒,用无菌针头反复扎鸡眼,把整个鸡眼组织刺破,放出少量血液。取一块方形小胶布,在小胶布中央剪一个圆形凶,孔的直径稍大于鸡眼。使孔对准鸡眼,然后贴紧,暴露鸡眼部位。再用适量鸦胆子捣碎,敷于鸡眼上,上面覆盖胶布。治疗60例中用药3次治愈10例,用药4次治愈15例。60例患者均痊愈。
鸦胆子局部外敷,不但能直接破坏局部病变组织,而且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能达到深部组织,破坏鸡眼的根部,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据临床观察,用其他各种疗法治疗鸡眼无效,改用鸦胆子治疗均能痊愈,且不良反应小,经济方便。
14.鸦胆子外敷治疗灰指甲灰指甲又名甲癣,临床多见,且顽固难治,用鸦胆子外敷治疗6例,5例获愈。治疗方法:先将病趾或指甲用温热盐水浸泡20~30分钟,使其发软,再用小刀将趾指甲的萎缩松软部分刮净,揩干后将鸦胆子去壳取仁放在病甲上,并用手拇指、食指隔以塑料薄膜捏住鸦胆子仁,用力挤压,使之压出油来涂敷在病甲上,外用胶布或伤湿膏固定,每甲1~2粒,每日1次,治疗2~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中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鸦胆子仁,勿使药物触及眼、口、鼻部。
15.鸦胆子百部浸剂治疗手癣取鸦胆子仁20g,百部40g(用干品切碎),60%乙醇、酸醋各500ml,此为治疗双手用量。将上药倒入广口瓶内,在15~30℃下密封浸泡7~10天(浸泡期间每日振摇1次),即可使用。用浸剂前应先去除浸剂上油滴,以防浸泡患手时引起接触性皮炎。具体用法:将药液及药渣一同装入双层食品塑料袋内(如为双手手癣,可将药液及药渣等分装进两只袋内)。然后将盛有药液的塑料袋放进大小及深度适宜的长方形纸盒内,患手浸入药液后最好用粗线扎住上口。每次浸泡患手约50分钟,每日2次,约12天药液即可用完。一般浸泡6~7天时患手皮肤变得红嫩而薄,此时应继续浸泡,直至药液泡完为止。对掌部皲裂的手癣患者,先以润肌膏涂搽患处1~2天,皲裂愈合后进行浸泡治疗,以免产生刺激性疼痛。47例患者(67只患手),39例(59只患手)痊愈,7例(7只患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7.87%。
16.鸦胆子仁口服治疗脱肛先在肛周涂以润滑油,用纱布敷料托住脱肛,渐渐推回肛内。再取干桂圆肉100g,干鸦胆子仁30g。口服时将鸦胆子仁5粒,用桂圆肉包起,每次15粒,每日3次,连服3~5天。治疗16例,治愈14例(87.5%),好转2例(12.5%)。
脱肛治疗宜补气收敛。据文献报道,鸦胆子仁入大肠经,有收敛作用,服药后能清除肠腑积垢,消炎解毒。临床上用于治疗痢疾,也有报道可以治疗肛痔疾病。桂圆具有补脾摄血、补心安神等功能,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蒋氏根据本地民间经验并参考文献报道,于1990年3月采用该方法先治疗混合痔引起的脱肛1例,疗效满意。至1997年3月在外科门诊治疗该病16例,治愈率87.5%。
17.鸦胆子洗剂治疗阴道炎鸦胆子25g,加水2 500ml,微火煎至500ml,过滤,去渣,装瓶,压盖后高压消毒,备用。用法:术者戴消毒手套,将鸦胆子洗剂500ml加温后作阴道冲洗用,冲洗后将外阴擦干,每日冲洗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270例,其中滴虫阴道炎37例,真菌性阴道炎41例,急性细菌性阴道炎192例。除15例因故中止治疗外,其余255例中痊愈240例(94.1%),无效15例(5.9%)。
高某,65岁,白带增多3天,白带呈灰白色,块状,外阴奇痒。检查:外阴有抓痕,阴道内白带呈豆渣样,量多,涂片,找到真菌孢子体。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用5%鸦胆子洗剂冲洗阴道,3天后,白带明显减少,7天后复查,白带少,呈透明状,未找到真菌孢子体。2周后复查均属正常。
用法用量
内服,0.5-2g,去壳取仁,以干龙眼肉或胶囊包裹吞服。不入汤剂。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使用注意
1.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
2.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3.孕妇及小儿慎用。
4.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服或慎用。
适宜人群
热毒血痢、便下脓血者。
禁忌人群
胃肠道出血、肝肾疾病者。
毒副作用
近年来,其应用范围日益拓宽,而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例如:
①1例用鸦胆子捣烂外敷治疗墨痣而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在用药1分钟后即感四肢麻木、面部出汗,随之意识丧失、二便失禁,经吸氧,抗过敏,抢救成功。
②1例用其治疗足底跖疣,用药2~3分钟即出现过敏反应,局部发红,轻度水肿瘙痒,随即面、颈部发红,迅速蔓延至全身,出现大片红色风团块,伴气短、头晕、心慌,经抗过敏而脱险。
③1例用鸦胆子油乳剂静注5分钟后出现呛咳,吐白色泡沫痰,随即感到心前区紧迫感,双肾区刺痛难忍。随即停药,肌注地塞米松,症状缓解。
④1例静滴鸦胆子油乳剂,40分钟后感心慌、心前区紧迫感,滴注完毕2小时后,症状缓解。次日又用同法给药,30分钟后,又现上述症状,50分钟后心慌,心率142次/分,立即停药。虽采用抗过敏、抗心律失常疗法,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刘乃清.慎用鸦胆子及其制剂.华西药学杂志,1999,14(1):39]
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大小如中药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大小如鸟◎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