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生花生又名落花生、地果、唐人豆。生花生能滋养补益,所以民间又称它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
生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相媲美。
营养价值
生花生的脂肪含量高,生花生仁含油45%~55%,是优质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80%左右),其中油酸占41.2%,亚油酸占37.6%。生花生的维生素E含量高,100克生花生油含维生素E约42毫克。
生花生的蛋白质丰富,生花生仁中蛋白质高达25%~30%,且富含赖氨酸。生花生还含有核黄素、钙、磷、硒、卵磷脂、胆碱、维生素K、不饱和脂肪酸等。红色外皮含有大量维生素B1、B2及可以用来止泻的单宁成分。
功能主治
健脾养胃,润肺化痰。
主治脾虚反胃,乳妇奶少,脚气,肺燥咳嗽,大便燥结。
功效分析
1.生花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滋阴调气的功能,对于营养不良及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生花生有止血作用,红色外皮的止血作用比生花生高出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3.生花生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4.生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5.美国科学家在生花生中发现了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这种物质是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6.生花生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食用量
每天80~100克。
保健食谱
1.花牛蒜头汤
落生花生100克,蒜头2个,煮汤食,每日1~2次。用于水肿。
2.生花生赤小豆红枣汤
带衣生花生、赤小豆、红枣各90克,煮汤食。用于脚气。
3.生花生大枣汤
生花生100克,红枣10枚,煮汤食。用于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营养食谱
1.生花生炖猪蹄
生花生90克,猪前蹄1个。将生花生和猪前蹄一起炖食即可。
2.笋生花生
去皮生花生仁500克,笋干150克,酱油30克,植物油1000克(耗150克),白糖50克,盐10克,茴香15克,桂皮10克,味精3克,香油5克。
笋干入温水浸3~4天,也可先用清水浸,再入淘米水泡,再后用清水漂,待其胀足发透,捞出切成小丁备用。
锅内倒入植物油烧热,将生花生仁入锅,炸至酥脆、无生腥味,捞出沥油。
锅留余油烧热,下笋干煸炒,然后加入生花生,再放酱油、白糖、盐、茴香、桂皮及适量清水,烧开后改用小火慢慢烧煮,待原料上色入味后,转用大火,收浓卤汁,放味精,再收干卤汁,麻香油拌匀,出锅冷却,即可食用。
此菜以笋干为原料配以生花生仁烧制而成。成菜色泽酱红,卤汁稠浓,甜中带咸,硬香适口,最宜下酒。
3.卤水生花生
新生花生果、咸菜根各100克,咸菜卤500克。
将生花生果放入布袋内,平放于案板上,用木榔头轻轻将果壳敲破,但不敲碎。
将布袋内的生花生果倒在大盆内,倒入开水浸泡,洗掉果壳外的尘土,泡去果壳附带的泥土气味。
大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将咸菜根洗净放入。咸菜卤沉淀去灰沙,滤去杂质,倒入锅内。再将生花生放入沙锅内卤制,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一段时间,待生花生熟透、入味后,端锅离火,待其自然冷却,捞出沥去卤汁,即可装盘食用。
成品咸鲜清爽,酥嫩可口。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脾虚反胃、乳妇奶少、肺燥咳嗽、大便燥结者。
禁忌人群
1.生花生富含油脂,具润肠通便之功,体寒湿滞、肠滑便泄者不宜食用。
2.生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3.生花生含油脂多,患有肠胃疾病或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易长青春痘的人,不宜大量食用。
4.消化花生时需要多耗费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
5.跌打淤肿或伤口含脓的病人不宜多吃。
食用禁忌
生花生米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米制品忌食。
不宜同食
1.黄瓜:黄瓜性味甘寒,常用来生食,而生花生米多油脂。性寒食物与油脂相遇,会增加其滑利之性,可能导致腹泻。
2.螃蟹:生花生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属于油腻性食物,如果与寒冷性的食物一块食用,可能会导致出现腹泻的现象。
、地果、唐人豆。生花生能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