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宝塔花,中药材。为马鞭草料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incana(Thunb.)Miq.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具有解表祛寒,除湿散瘀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冷痛,伤食吐泻,寒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阴疽不消,湿疹,蛇伤,钩蚴皮炎。
别名
兰香草、山薄荷、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
性味归经
辛,温。
化学成分
1.全草含挥发油烯烃化合物,包括:α-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对聚伞花素、β-罗勒烯、α-柏木烯、β-甜没药烯、δ-荜澄茄烯、γ-荜澄茄烯、香桧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柠檬烯、β-水芹烯、α-异松油烯、α-荜澄茄油烯、β-丁香烯、左旋香橙烯及α-葎草烯等。还含重排松香酯、柳杉酚、incanosideA、B、C、D、E。
2.叶和幼茎中含酚酸:邻羟基桂皮酸、对羟基桂皮酸、阿魏酸、咖啡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25-60cm。枝圆柱形,幼时略带紫色,被灰色柔毛。单叶对生,短柄,长3-17mm;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披针形或卵形,长2-9cm,宽1-4cm,先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近圆形或平截,边缘具粗齿,被短毛,两面均有黄色腺点。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花密集;花萼5裂,杯状,宿存,结果时长4-5mm;花冠紫色或淡蓝色,二唇形,外面具短毛,花冠管喉部有毛环,花冠5裂,下唇中裂片较大,边缘流苏状;雄蕊4,开花时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先端被短毛,蒴果被粗毛,倒卵状球形,果瓣具宽翅。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淅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解表祛寒、除湿散瘀的功效。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百日咳,脘腹冷痛,伤食吐泻,寒瘀痛经,产后瘀滞腹痛,风寒湿痹,跌打瘀肿,阴疽不消,湿疹,蛇伤,钩蚴皮炎。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兰香草素钠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伤寒、甲型和乙型副伤寒、铜绿假单胞、大肠、痢疾(福氏)等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为杀菌,低浓度为抑菌。体内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使大多数动物免于死亡。
2.止咳作用:灌胃给予小鼠兰香草煎剂20g/kg,对氨水刺激引起的慢性气管炎咳嗽有止咳作用。
3.其他作用:兰香草粉末、提取物及涂膜剂能明显缩短猪、犬等动物的切口出血时间。涂膜剂对猪、犬、兔、鸡切口损伤有治疗作用。全草中分离出的苯乙素苷类成分兰香草苷C、D、E具有较强的二苯基苦味酰肼自由基清除活性和亚油酸氧化抑制活性。
医家论述
1.《纲目拾遗》:“活血疏风,散瘀消肿。治一切跌打损伤,血瘀不散,捣汁服之,或以水、酒同煎;如风寒闭塞或痈疽初起,服之俱效。”
2.《岭南采药录》:“祛风散瘀,凡产后昏迷或瘀血作痛,以之煎服。”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伤风咳嗽。”
4.《湖南药物志》:“根:治腰痛,伤食腹泻。”
5.《广东中药》:“治月经不调腹痛,理跌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外用:捣烂敷;或绞汁涂;或煎水熏洗。
配伍应用
1.治上感,支气管炎:兰香草全草12-18g,车前草12g,甘草6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慢性气管炎:兰香草全草40%,石韦40%,百部20%。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服18-27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胃肠炎:兰香草全草30g,地榆9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阴疽:鲜兰香草、两面针、算盘子各30g。水、酒各半炖服。(《福建药物志》)
5.治湿疹,荨麻疹:兰香草30g炖猪肉服;另取兰香草适量熏洗;再取其鲜品绞汁加雄黄外涂。(《福建药物志》)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粗糙不平,有纵向裂纹和皱纹。枝略呈钝方形,表面灰褐色或棕紫色,密被毛茸。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边缘具粗锯齿,上面灰褐色至黑褐色,下面灰黄色并有黄色腺点,两面密生短柔毛;纸质,易碎。有时可见皱缩成团的花序或球形蒴果。有特异香气,味苦。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料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inca塔花,中药材。为马鞭草aryopterisincana为马鞭草料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inca草Caryopterisincana(Thunb.)◎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