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杜鹃,中药材。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CuculuspoliocephalusLatham的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时遍布我国东部。具有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病后体虚,气血不足,疮瘘,跌扑肿痛,关节不利。
别名
鹈鴂、巂、子巂鸟、杜宇、子规、怨鸟、子归、催归、阳雀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经。
形态特征
体长28cm左右。上体大都青灰色,但颊部灰色;眼睑黄色。尾羽灰黑色,中央沿羽轴有白色小斑,其外侧有白色横纹。下体白色,杂有细小黑色斑纹。嘴暗黑色,嘴基和下嘴黄色;跗跖、趾和爪等亦黄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夏时遍布我国东部。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为夏候鸟。
功能
本品具有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
病后体虚,气血不足,疮瘘,跌扑肿痛,关节不利。
医家论述
1.《纲目》:“疮瘘有虫,薄切炙热贴之,虫尽乃已。”
2.《中国动物药》:“滋养补虚,解毒杀虫,活血止痛。治病后体虚,气血不足,诸疮肿痛,跌扑瘀血作痛,关节不利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2只;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
外用:适量,薄切贴敷。
配伍应用
1.治久病气虚,体弱无力:杜鹃1只,黄芪50g,当归10g,熟地15g。共煎煮之,食肉饮汁,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2.治诸疮肿痛:杜鹃1只,烧存性研末,乳香、没药各15g。打碎,合匀,每服5g,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3.治跌扑瘀血作痛,肢体曲伸不利:杜鹃1只,红花10g,延胡索10g,牛膝10g,木瓜15g。煎服,食肉饮汁,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性状鉴别
体长28cm左右。上体大都青灰色,但颊部灰色;眼睑黄色。尾羽灰黑色,中央沿羽轴有白色小斑,其外侧有白色横纹。下体白色,杂有细小黑色斑纹。嘴暗黑色,嘴基和下嘴黄色;跗跖、趾和爪等亦黄色。
采收加工
夏季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晒干。
中药材。为杜鹃科动物小杜鹃Cucul小杜鹃Cuculuspoli动物小杜鹃Cuculuspolioc物小杜鹃CuculuspolioculuspoliocephalusLatham的肉。◎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