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黄刺皮,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hyaMaxim.鲜黄小檗BerberisdiaphanaMaxim.和甘肃小檗BerberiskansuensisSchneid.的根和枝内皮。具有清湿热,解热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别名
黄三刺、黄檗、刺黄檗、山黄檗、黄三刺皮、吉尕尔、三颗针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形态特征
直穗小檗又名密穗小檗。落叶灌木,高2-3m。幼枝常带红色,老枝灰色或黄褐色,圆柱形或有时略带条棱,有极少的小疣点,无刺或有刺,刺通常单一,不分叉,长0.5-1.5cm。叶3-5片簇生,近革质;柄长1-3cm;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5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边缘有20-50刺状细锯齿,齿距约1.5mm,上面暗绿色,下面亮黄绿色,两面网脉明显。总状花序直立,长4-7cm,有花15-30朵,花梗长4-7mm;萼片花瓣状,外轮萼片披针形,内轮萼片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有l-2个胚珠。果穗直立,浆果椭圆形,长6-7mm,成熟后红色,无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鲜黄小檗又名黄刺、黄花刺。落叶灌木,高1-3m。幼枝绿色,老枝灰黄色,具棱及疣状突起,刺3叉,粗壮坚硬,长1-2cm,干后淡黄色。叶3-5片簇生,坚纸质;叶柄长1-3mm;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3.5cm,宽1-1.5cm,先端微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全缘或疏生少数不明显的刺状细锯齿,齿距3-6mm,上面暗灰绿色,网脉隆起,下面灰色,被白粉。花单生,或2-5朵簇生成近总状花序,花梗长1.5-2cm,花鲜黄色,直径1-1.5cm;萼片花瓣状,2轮,外轮较小,三角状椭圆形,内轮较大,长圆形,先端浅裂,呈二齿状;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倒卵形,内含6-10个胚珠。浆果卵状长圆形,长1-1.2cm,鲜红色或淡红色,略被白粉,花柱宿存,斜弯。种子5-6颗。花期5月,果期8-9月。甘肃小檗落叶灌木,高达3m。一年生枝后期鲜红色,具条棱,二年生枝淡褐色,较细。刺单一或三分叉,长1-1.5cm。叶簇生;柄长5-15mm,生花序的短枝上的叶常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5cm,宽4-4.5cm,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刺齿,上面绿色,下面灰色,被白粉。总状花序长达5cm,具花10-30朵,花梗长5-8mm,小苞片2,长1-1.5mm;萼片6,两轮排列,外轮较小,不等大,内轮较大,长3-4mm;花瓣6,黄色,椭圆形,内轮花瓣先端浅裂,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1室,柱头无柄。浆果红色,长7-8mm,直径5-6mm。种子2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直穗小檗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鲜黄小檗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甘肃小檗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湿热、解热毒的功效。
主治
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医家论述
《青海常用中草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或含漱。
配伍应用
1.治热痢便血:黄刺皮4.5g,赤芍9g。水煎服。
2.治湿热黄疸:黄刺皮9g,焦三栀9g,大黄6g。水煎服。
3.治下肢肿痛:黄刺皮4.5g,苍术6g。水煎服。
4.治潮热盗汗:黄刺皮4.5g,知母9g,熟地12g,龟版12g。水煎服。
5.治风火目痛,口糜,舌疮:黄刺皮煎汁外洗或含漱。(1-5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急性支气管炎:黄三刺30g,桑皮15g,麻黄9g,桔梗9g。水煎服。(《西宁中草药》)
采收加工
根秋季采挖,去须根及泥土,取皮,切片,晒干。茎4-5月间出芽时,砍取较粗的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皮,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BerberisdasystachyaMaxim.皮,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a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