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乌桕叶,中药材。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叶。植物乌桕,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水肿,大、小便不利,腹水,湿疹,疥癣,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别名
卷子叶、油子叶、虹叶
性味归经
苦,微温。入肺、肾、胃、大肠经。
形态特征
植物乌桕,别名乌柏木《新修本草),鸦臼《纲目》,木子树《植物名实图考》,棕白树、卷子树、红心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木蜡树、木油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琼树、蜡子树、虹�、血血木、桕子树、蜡树《中药大辞典》,桕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乌桕、王京子《中国有毒植物》。为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
功能
本品具有泻下逐水、消肿散瘀、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
水肿,大、小便不利,腹水,湿疹,疥癣,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2.抑制2型疱疹病毒。
医家论述
1.《纲目》:“主治食牛马六畜肉,生疔肿欲死者,捣自然汁一二碗,顿服,得大利,去毒即愈,未利再服。”
2.《分类草药性》:“治气痈,瘀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1.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2.治疗毒蛇咬伤。
配伍应用
1.治水肿,鲜乌桕叶100g,鱼腥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土黄芪50g,生地黄9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2.治血吸虫病腹水,乌桕叶、根6-30g。水煎服,早、晚各1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真菌性阴道炎、风疹、湿疹,乌桕鲜叶适量。水煎熏洗。(《广西本草选编》)
4.治穿石痈(后臼齿连接有二三齿处红肿溃烂)鲜乌桕嫩叶连心合糯米饭粒(加葱头或米醋更佳)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5.治头部湿疹,乌桕叶、陀僧末各适量。生油调匀,煮沸候冷。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6.治脚癣,乌桕鲜叶捣烂,加食盐少许调匀,敷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7.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乌桕叶、射干各等量。捣烂敷伤口。(《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使用禁忌
体虚、孕妇及溃疡患者禁服。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或皱缩。完整叶片为卵状菱形,长宽3-8cm。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表面茶绿色或茶褐色。叶柄长,顶端有干缩的小腺体2枚。叶片纸质,易碎。气微,味微苦。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乌桕Sapiumsebife◎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