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桃叶,中药材。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persicaL.或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deVosexHenry的叶。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外感风邪,头风,头痛,风痹,湿疹,痈肿疮疡,癣疮,疟疾,阴道滴虫。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脾、肾经。
形态特征
1.桃又名:毛桃。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2.山桃又名:榹桃、山毛桃、野桃。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开展,树皮暗紫色,光滑;小枝细长,直立,幼时无毛,老时褐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边具细锐锯齿;叶柄长1-2厘米,无毛,常具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花萼无毛;萼筒钟形;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紫色,先端圆钝;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0-15毫米,宽8-12毫米,粉红色,先端圆钝,稀微凹;雄蕊多数,几与花瓣等长或稍短;子房被柔毛,花柱长于雄蕊或近等长。果实近球形,直径2.5-3.5厘米,淡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薄而干,不可食,成熟时不开裂;核球形或近球形,两侧不压扁,顶端圆钝,基部截形,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与果肉分离。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1.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2.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
用于外感风邪,头风,头痛,风痹,湿疹,痈肿疮疡,癣疮,疟疾,阴道滴虫。
医家论述
《福建药物志》:“治胆道蛔虫,皮肤瘙痒,狗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鲜品捣敷或捣汁涂。
内服:煎汤,3-6g。
临床应用
1.治疗疟疾。
2.治疗阴道滴虫。
3.治疗慢性荨麻疹。
4.治疗真菌性肠炎。
5.治疗阴道滴虫。
配伍应用
1.治风热头痛:生桃叶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太阳穴。(《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2.治风湿性关节炎:(桃树)叶适量,加水煎,过滤取药再浓缩成胶状。取适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贴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3.治妇女阴中生疮,如虫咬疼痛:生捣(桃)叶绵裹内阴中,日三四易。(《食疗本草》)
4.治水火烫伤:鲜桃叶捣烂,麻油调敷患处。
5.治急性淋巴管炎:桃叶研极细末,白酒少许调敷患处,干则更换。(4-5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使用禁忌
孕妇禁服。有毒,切勿内服。
性状鉴别
叶片多卷缩成条状,湿润展平后呈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较光亮,下面色较浅。质脆。气微,味微苦。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