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石龙子,中药材。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Gray)或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Beulenger除去内脏的全体。石龙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蓝尾石龙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之功效。用于癃闭,石淋,小便不利,恶疮,臁疮,瘰疬。
别名
蜥易、易蜴、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猪蛇婆、四脚蛇、五寸棍
性味归经
咸,寒。归膀胱经。
形态特征
1.石龙子,头体长103-125mm,尾长144-189mm。眶上鳞第2枚显著大于第1枚;额顶鳞发达,彼此相切,有上鼻鳞;无后鼻鳞;第2列下颞鳞楔形,后颏鳞前、后2枚。耳孔前缘有2-3个瓣突,鼓膜深陷。体较粗壮,环体中段鳞22-24行;肛前具1对大鳞;尾下正中1行鳞扩大。前、后肢贴体相向时不相遇,指、趾侧扁,掌蹠部粒鳞大、小不一。背面灰橄榄色;头部棕色;颈侧及体侧红棕色,雄性更为显著,体侧有分散的黑斑点;腹面白色。幼体背面黑灰色,有3条浅黄色纵纹向后直达尾部,随个体成长而消失或隐约可见。雄性颞部显著隆肿。2.蓝尾石龙子又名:蓝尾四脚蛇。头体长70-90mm,尾长130-160mm,吻端顿圆;上鼻鳞1对,左右相切,无后鼻鳞,前额鳞1对,不相切;额鼻鳞与额鳞相接,左右顶鳞为间顶鳞所隔开,颊鳞2,眶上鳞4,耳孔前缘有2-3枚锥状鳞,上唇鳞7,后颏鳞1枚,体鳞平滑,环体中段鳞26-28;肛前鳞2,股后缘有1簇大鳞,雄性肛侧各有1棱鳞。背面深黑色,有5条黄色纵纹,正中1条在顶鳞分叉向前达吻部,其余分别在眼上方和眼下方向后沿体侧达尾部,在尾后端浅纵纹消失。尾部为蓝色,腹面色浅。
分布区域
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功能
本品具有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的功效。
主治
用于癃闭,石淋,小便不利,恶疮,臁疮,瘰疬。
医家论述
《纲目》:“消水饮阴?,滑窍破血。”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1.治小儿癫:蜥蜴一枚,烧灰,末,以酒服之。(《备急方》)
2.治诸痿不愈: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刘涓子鬼遗方》)
使用禁忌
恶硫黄、斑猫、芫荑。妊娠忌用。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头颈部及躯干长8-10cm,腹背部宽3-4cm,尾长12-15cm。头呈三角形,有活动眼脸,头背鳞片光滑。口内无异形大齿。背部灰棕色。腹部灰棕色。尾粗且长,尾下正中一行鳞片扩大,灰棕色。爪发达,钩状,无蹼迹。
采收加工
夏、秋间捕捉,处死,除内脏,置通风处干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