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水苋菜,中药材。为千屈菜科植物水苋菜Ammanniabaccifera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除湿解毒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癣。
性味归经
苦、涩,微寒。
形态特征
水苋菜又名:细叶水苋,浆果水苋。一年生草本,无毛,高10-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带淡紫色,稍呈4棱,具狭翅。叶生于下部的对生,生于上部的或侧枝的有时略成互生,长椭圆形、矩圆形或披针形,生于茎上的长可达7厘米,生于侧枝的较小,长6-l5毫米,宽3-5毫米,顶端短尖或钝形,基部渐狭,侧脉不明显,近无柄。花数朵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或花束,结实时稍疏松,几无总花梗,花梗长1.5毫米;花极小,长约1毫米,绿色或淡紫色;花萼蕾期钟形,顶端平面呈四方形,裂片4,正三角形,短于萼筒的2-3倍,结实时半球形,包围蒴果的下半部,无棱,附属体褶叠状或小齿状;通常无花瓣;雄蕊通常4,贴生于萼筒中部,与花萼裂片等长或较短;子房球形,花柱极短或无花柱。蒴果球形,紫红色,直径约1.2-1.5毫米,中部以上不规则周裂;种子极小,形状不规则,近三角形,黑色。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散瘀止血、除湿解毒的功效。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癣。
医家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叶为剧烈引赤发泡药,外用以治偻麻质期痛、发烧等,亦治疱疹性溃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配伍应用
1.治跌打损伤:(水苋菜)全草捣烂,兑烧酒服。
2.治内伤吐血:水苋菜6g,瓜子莲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3.接骨:(水苋菜)全草。捣烂敷。
4.治蛇咬伤:水苋菜全草3g,蛇不过4.5g,大蒜1瓣。捣烂敷。(3-4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中药材。为千屈菜科植物水苋菜Ammanniaba菜科植物水苋菜Ammanniaba菜,中药材。为千屈菜科水苋菜Ammanniabacc◎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